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旁观者干预作为一种社会语用现象,在社会心理学和计算机媒介传播等领域取得了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这种语言现象却鲜有语用学视角下的研究,尤其是把旁观者干预作为一种语用行为并对干预策略进行分析的探讨甚少。另外,现有研究缺乏对在干预的过程中干预策略受语用因素的制约等相关问题的思考。因此,为了更深入地剖析该语用行为,从语用学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自建语料库WWYD(《你会怎么做》),采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2000),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探讨在紧急性语境下的旁观者干预。紧急性语境是一种发生在公共场所并存在道德冲突的场合,包括以下任一情况:1)作恶者用言语或动作欺侮受害者;2)受害者处于一种危险的境地,亟需帮助;3)受害者正在遭受某种不公正对待,如他/她的个人权利被侵犯。在语料中,一幕幕带有冲突性或非法活动的场景在公共场所上演,从而观察不知情的旁观者是否介入以及如何进行干预。本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1)在紧急性语境下干预者采取的语言干预策略有哪些?(2)各种语境因素是如何影响干预者进行干预策略的选择?(3)在紧急性语境下旁观者干预能达到怎样的语用效果?通过研究,本文有如下发现:首先,在紧急性语境下主要有三种类型的干预。基于Latané和Darley(1970)的分类,本文对直接干预的类型进行了补充,包括冒犯性干预、缓和性干预和支持性干预。其中,冒犯性干预和缓和性干预针对作恶者,支持性干预针对受害者。冒犯性干预是一种具有攻击性的干预。基于本文的语料,冒犯性干预的语用策略有:责骂、讽刺、贬损、威胁、威慑、使用詈骂语,以此来显示干预者在干预过程中对作恶者的情感偏离态度。在缓和性干预中,干预者尽量减少在介入冲突时面子威胁行为所带来的损失。缓和性干预的语用策略有:劝说、请求和提供建议,以减少在干预过程中带来的潜在的面子威胁。支持性干预是针对受害者的干预,其目的是在情感或实际行动上给予受害者支持,语用策略包括:提供建议、表达关切、安慰、建立亲密关系。据对每一种干预策略的频率统计发现,针对作恶者的干预比针对受害者的干预占更大比例。当独立观察三种类型的干预,支持性干预与冒犯性干预的比例十分接近,前者略多于后者。其次,我们探讨了影响干预策略选择的两个语境因素:公共场合和干预者的道德判断。在紧急性语境下,这两个语境因素可被看作是干预的触发因素,驱使旁观者进行干预且倾向选择冒犯性干预和支持性干预策略。此外,旁观者干预作为一种语言顺应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对作恶者的顺应和对受害者的顺应。这些顺应驱动并影响干预者选择与调整随后的干预策略,尤其是在之前的策略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第三,旁观者干预可以达到以下语用效果:表达道德关切、表达共情、解决冲突。语料表明,干预者对事件的本能反应和情感流露十分明显,并通过元语用的方式表达道德关切。另一种在干预过程中取得的语用效果是对受害者给予情感支持。在我们的语料中,干预者对支持性干预策略的频繁使用恰好表明这一点。最后,受特定的交际目的的驱使,为求促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干预者通过使用干预策略可以达到解决冲突的语用效果。本研究有如下贡献。首先,本研究将紧急性语境下的旁观者干预分为三种类型,并对每种类型进行语用策略划分,丰富了现有研究对干预过于笼统的分类。第二,语言顺应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旁观者干预提供了深入的见解。此外,由于旁观者效应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特别是在公共场合,本研究也对现实生活中紧急性语境下旁观者的策略性干预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