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描述7-14岁哮喘儿童生命质量状况;(2)探讨哮喘儿童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干预患儿生命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多中心、方便性抽样,对在北京、甘肃及山东共四家医院儿童哮喘门诊就诊的204例患儿及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工具包括儿童及其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哮喘生命质量问卷(PAQLQ)、儿童哮喘家庭管理方式测评量表、一般家庭功能分量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CT)和哮喘儿童(7-17岁)自我管理量表。使用SPSS20.0,SAS8.2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采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统计描述、Pearson相关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哮喘患儿总体生命质量均分为5.94±1.07分(总分1-7分),评分大于满分66%的占88.7%;患儿生命质量活动、症状和情感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5.81±1.13分、5.93±1.13 分和 6.04± 1.22 分。(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哮喘儿童的生命质量与家庭功能呈负相关(r=-0.141,p<0.05),与哮喘控制水平呈正相关(r=0.597,p<0.01);患儿为女孩、独生子女、定期随访、家庭年经济收入大于1万元、有医疗保险、父母日常工作生活无改变、参加哮喘讲座、城市家庭、年急诊就诊次数少、家庭管理方式为乐观型和适应型的哮喘儿童生命质量较高,相反,患儿为男孩、非独生子女、不按时随访、家庭年经济收入低于1万元、医疗付费方式为自费、父母日常工作生活有改变、未曾参与哮喘讲座、农村家庭、年急诊就诊次数多、家庭管理方式为矛盾型和悲观型的哮喘儿童生命质量相对较低。(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哮喘患儿生命质量的因素是哮喘控制水平、矛盾型家庭管理方式、悲观型家庭管理方式、是否定期随访以及医疗付费方式,上述变量对生命质量变异的解释度为47.9%;影响生命质量活动维度的因素是哮喘控制水平、忍耐型家庭管理方式、悲观型家庭管理方式和医疗付费方式,对生命质量活动维度的解释度为27.9%;影响生命质量症状维度的因素是哮喘控制水平,矛盾型家庭管理方式,悲观型家庭管理方式,是否定期随访和医疗付费方式,对生命质量症状维度变异的解释度为49.6%;影响生命质量情感维度的因素是哮喘控制水平,矛盾型家庭管理方式,悲观型家庭管理方式,是否定期随访和医疗付费方式,对生命质量情感维度变异的解释度为42.2%。结论:(1)7-14岁哮喘儿童的生命质量处于较高水平。(2)7-14岁哮喘儿童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年龄、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就学情况、是否定期随访、家庭经济收入、医疗付费方式、父母工作生活是否受影响、是否参加哮喘讲座、家庭居住地、家庭管理方式、年急诊就诊次数、哮喘控制水平、自我管理水平、家庭管理过程中的境遇界定(患儿认同程度、疾病认同程度、照顾难易程度、父母认同程度)、家庭功能。(3)哮喘控制水平、家庭管理方式、是否定期随访、医疗付费方式是7-14岁哮喘儿童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