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基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的对比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其源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如何降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进而增加公司价值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研究方向,而资本结构决定着公司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配,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企业的代理成本势必受到资本结构的影响。因此,基于资本结构的视角对代理成本进行研究是极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本文在以前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利用我国2013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按照产权性质区分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运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产权性质不同的两类公司代理成本的差异。本文采用管理费用率、其他应收款占比两个指标来分别衡量第一类及第二类代理成本,用管理者持股比例、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四个变量对资本结构进行量化,通过多元回归模型更加准确的把握股权结构因素对两类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最后为了进一步探究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股权集中度对于代理成本的影响,本文按照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国有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分组,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以期得到更为显著的结论。  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如下:提高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可以有效地降低两类代理成本,但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其持股比例大于30%后,股权集中度的提高反而会导致与第一类代理成本上升;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越高,越有利于降低两类代理成本,而对于民营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与第一类代理成本显著正相关,与第二类代理成本不显著负相关;高管持股比例与代理成本负相关,但结果并不显著;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显著降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第一类代理成本,与民营上市公司的第二类代理成本为显著正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企業IPO道路上布满难懂的明规则和潜规则。  一摸脑袋,“我们也要上市!”这或许是大部分中小企业老总的招牌动作,大部分人听后也只是一笑而过。  但现在这些老总真的开始行动了。IPO(首次公开募股)还未重启,各地关于IPO的培训班已经火热,尽管有的费用高达16万,但依然人满为患,而报名的很多都是中小企业的老总。  最大的背景是中国的中小企业正迎来资本市场的黄金10年。姚记扑克、好想你枣业、克明面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