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的稀缺与城市洪涝灾害频发这两种处存在矛盾关系的城市问题在高度城市化的当今社会愈演愈烈,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与科学技术的完善,人们意识到城市水循环生态恢复的重要性并开始思考如何将矛盾之间的互补关系运用融合到景观中去。鉴于近几年来海绵城市的研究价值和技术成熟趋势,本文选取沈阳辉山明渠为研究对象,并以这一典型的市政基础设施为例,探讨在海绵城市视角下,最低影响开发的理念指导下如何以带状蓝绿区域提升改善所在城市区域的景观生态效果提出景观改造措施与方法,旨在恢复城市传统基础设施的生态效益,提高海绵城市在此领域落实的可实施性。首先,本文采取实地踏勘、跨学科交叉研究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景观学科角度出发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基础设景观化、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文献,对明渠的形状,流动方式,水力工程基础知识进行了解读分析,并结合市政相关技术支撑进行海绵城市范畴以内的概念综述。旨在通过了解研究对象的本质和技术前沿来指导改造策略的提出。另一方面,本文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的成功案例,梳理出对辉山明渠景观化改造有指导意义的研究内容及实践经验,总结成文。随后,基于以上理论研究找出的问题,本文对辉山明渠进行了整体定位与现状问题分析,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界定明渠的研究范围,总结出了辉山明渠的雨水利用消极,行洪能力因周围滨水空间被侵占受阻等主要问题。再通过第四章明渠的雨水径流量进行了详细计算,对辉山明渠的排水量及雨洪承载力进行量化评估,并针对明渠两岸雨水景观的可利用情况,对明渠景观化改造的限制条件、原则、技术路线做出了界定与梳理。经过严谨的查阅与资料数据比对,确定了辉山明渠相关参数,本研究进行SWMM模型的分析模拟,得出了不同重现期的径流峰值情况,并基于数据提出对辉山明渠优化策略,对明渠两岸的雨水生态系统进行了整体架构,从宏观层面针对北方的地域特点提出了源头的集流子系统、中端的渗流子系统以及终端的净流子系统三个设施体系的构建策略,兼顾海绵城市理念下所营造的景观生境的丰富度和复杂性,针对不同段的雨量条件筛选出与具体渠段适应性较高的雨水基础设施,使得三个系统的具体设施合理串联,功能填充,互相之间协同作用,并利用具体渠段的资源优势,扩大可供周围居民游憩的景观空间规模,恢复明渠周围开放空间的休憩作用,从而增大明渠雨洪调蓄潜力,增强了汛期明渠周边的安全稳定性,并发掘了明渠周围有限空间的景观潜在价值。最后对本文的不足与相关延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为同类型市政基础设施的景观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