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无主版”套色木刻是上世纪八十年末,由王华祥具体概括和提出的新词汇。但是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无主版”套色木刻的创作方式就已经被黑龙江地区的北大荒版画创作者们超前的应用于版画创作的实践和探索中了,黑龙江“无主版”套色木刻的创作形式便由此传承至今。这一全新的表现形式,是顺应实践发展的必然,更是这一创作群体的集体智慧结晶。这一时期的版画创作者全身心的投入到垦荒劳作和版画创作当中,并没有对这“无主版”套色木刻的创作方式进行一个理论化的概括和定义,但是细数这一时期的作品便不难发现,北大荒版画作为黑龙江版画的前身,从创作初期就已经应用“无主版”创作模式,且具备完善的操作规范。由于北大荒版画历经三个颇具特色的重要时期,跨越六十年发展至今,北大荒版画虽依旧是黑龙江省最具特色的文化标签,但它已然不能代表全部的黑龙江版画。黑龙江版画的概念广于北大荒版画,它包含北大荒版画、黑龙江学院派版画和受北大荒版画影响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黑龙江省各地的群体版画。在文化与艺术都多元发展的今天,黑龙江的“无主版”套色木刻虽然在创作技法和创作风格等方面不断革新,但所创作出的版画作品,依旧蕴含着根植于这片黑土的情感和潜移默化的北大荒味道等共性。黑龙江“无主版”套色木刻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并一直发挥着黑龙江文化宣传的作用。黑龙江“无主版”套色木刻不仅出现时间早,在实践操作中也极具优势。本文通过对黑龙江“无主版”套色木刻的创作理念、本体语言、主题选材、表现方式、传承发展、价值体现等方面的特征进行探究,并加之与云南绝版套色木刻的对比研究,发现黑龙江“无主版”套色木刻在实践应用中极具优越性,主要优势体现在写实性的极致发挥、印刷操作的简便性优化、绘画语言的自由化表达、应用时机的超前化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