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射辐射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辐射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光合作用,蒸腾、呼吸等气体交换过程最重要的因子之一。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生态系统长期处于强辐射和低温环境中,导致该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响应具有特殊性。为了评价辐射环境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通量和光能利用率(LUE)的影响,本研究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101°18′E,37°36′N;海拔3250 m)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散射辐射,群落内部辐射分布状况,以及其他环境因子进行了观测,探讨分析了散射辐射对该生态系统碳收支及LUE的影响。首先探明了研究期间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通量和LUE变化特征,以及环境因子及植被变化特征,其次利用晴空指数(Kt,即到达地面与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比值)将天空状况分为阴天(Kt<0.3),多云(0.3≤Kt≤0.7)和晴天(Kt>0.7),并探讨碳通量和LUE在上述三种不同辐射环境条件下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同时探讨了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影响。通过对2003-2005年碳通量和环境数据以及2012年碳通量和群落内光分布观测数据的解析,得到以下主要结果:   1.生长季(5-9月)中,该生态系统接受的散射辐射(Rd)约占太阳总辐射(Rs)的45%。阴天时,群落内接受的太阳辐射占总辐射的比例高于晴天和多云。   2.10月至5月,该生态系统为碳源,6月初转为碳汇,7月底8月初碳吸收达到最高值(-19.9 g CO2 m-2 d-1),10月初开始再次变为碳源。生态系统碳排放在4月达到最大(5.9 g CO2 m-2 d-1),在10月出现第二个高值(4.2 g CO2m-2 d-1)。   3.NEE、Re、GPP的日变化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分别为-0.55,0.27,0.73 mgCO2 m-2 s-1。NEE上午达最高值,GPP正午前后达最大,而Re在下午17:00左右到达最高值。   4.LUE(GPP/PAR)最高值在7-8月,为2.0 g CO2 mol-1 d-1,最低值在5月初,为0.1 g CO2 mol-1 d-1,8月末以后迅速下降。阴天的LUE比多云和晴天分别高66%和133%,而晴天和多云天气的GPP约比阴天高74%。   5.LUE的日变化呈“U”型,最低值出现在正午,且阴天>多云>晴天,然而,GPP在晴天和多云时相差不大,但均大于阴天。   6.阴天时,LUE随散射光合有效辐射占总光合有效辐射比例(PARf/PARt)的增加而增加,但GPP却呈相反趋势;晴天时,LUE和GPP随PARf/PARt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然而,多云时,LUE和GPP均随PARf/PARt的升高而增加。   7.当5 cm深度的土温大于5℃时,NEE日累积值(碳吸收)随其温度的升高呈逐渐增加趋势。LUE随日最低气温(Ta-min)的升高而增加,当Ta-min>0℃时,LUE随着散射指数的增加而增加。当Ta-min<0℃时,由于夜间的低温和霜的形成导致植物光合活性降低,可能是引起LUE降低的原因之一。   8.6-8月,LUE随VPD的增加明显下降,但在5和9月,这种关系并不明显。由于该生态系统生长季降水较充沛,土壤含水量并不是影响LUE的重要因子。
其他文献
  大37块含油层系沙河街组沙二段,油藏埋深2770~3260m,作为胜利油区典型的"千层饼"低渗透断块油藏,具有层多而薄、埋藏相对深、小断层发育、储层变化快、油水系统复杂等特点
会议
金属-卤素类化合物以其结构复杂多样、拓扑种类繁和在材料科学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已经成为近年来配位聚合物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卤化、类卤化亚铜类化合物作为金属-卤素化合物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典型的兼性细胞内寄生的食源致病菌,能引起高致死率的感染。本文报道了三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基因组草图,血清型4c菌株三.Monocytogenes NCTC4
以COI基因5端区域的变异度来区分物种的DNA条形码技术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区分物种的手段。Park等(2011)和Jung等(2011)对异翅亚目部分物种的DNA条形码研究表明以COI作为
  不同的地震反演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及适用条件,针对目前石油行业常用的基于模型的地震反演、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特征属性反演、分频反演、地质统计反演等多种地震反演方法
真菌在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与其它生物的相互作用影响食物链。供水系统,如家庭和公共场所的自来水中的真菌可以通过饮水、淋浴摄入孢子等途径对人
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经常被称为油藏描述的核心,但如何真正起到核心作用、如何更好地应用于油藏开发生产,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精细三维地质建模工作对基础数据有更高的要求,
  提出了储层动态裂缝是特低渗透油藏随着开发程度不断深入表现出的新储层地质属性,其成为特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最强的非均质特征;综合运用动、静态资料可对储层动态裂缝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重金属离子和金属含氧酸根的排放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但是由于环境复杂、离子浓度低,难于直接进样分析,因此,寻找一种快速、高效、灵敏度高的重金属检测分析方法极为重要。鉴于固相微萃取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富集倍数高和测定高效等优点,在环境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含金属元素的混合带电物质为例,采用改性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进行电辅助固相微萃取富集水中金属离子,利用紫外-可见分
学位
  轮古7试验区奥陶系潜山构造裂缝总体比较发育,主要分布在潜山面以下160m以内,以NE—SW走向为主,多为中高角度缝。岩心统计充填缝占60 6%,充填物主要为泥质和方解石。构造裂缝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