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芪渣是黄芪提取黄芪多糖后剩余的药渣。在工业生产上,黄芪多糖的提取方法大多数为在“水提醇沉”,这种方法不仅产生大批量的残渣,而且使得黄芪中其他药用成分残留于残渣中,药渣仍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机体代谢等作用。利用固体发酵技术,对黄芪渣进行生物转化,可以充分开发黄芪渣,并提高其综合利用程度,实现资源的二次高效利用。对黄芪渣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芪渣中粗纤维含量为42.74%+0.08%、甘露醇含量为1.15%+0.01%、可溶性糖含量为12.36%±0.09%、还原糖含量为3.83%+0.06%、脂肪含量为0.50%±0.01%、蛋白质含量为8.92%±0.08%、粗灰分含量为4.16%±0.14%、水分含量为5.29%+0.27%。对固体发酵菌种进行了筛选。选取了五种虫草真菌作为固体发酵菌种,先对其生长曲线做了测定,实验结果得出五种虫草真菌种子液的最佳培养时间分别是:蝉拟青霉ZZYC为3d;中国拟青霉DCXC为3d;古尼拟青霉ZZY为3d;蛹拟青霉ZZYZB为3d;蛹拟青霉ZZYYS为5d。固体发酵结束后,以粗纤维降解率和发酵产物中甘露醇含量为参考指标,对发酵菌种进行筛选,试验确定中国拟青霉DCXC为黄芪渣固体发酵的最佳菌种。在发酵菌种确定后,对其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从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基质初始pH、发酵基质厚度四个方面进行了单因素优化试验,以粗纤维降解率和发酵产物中甘露醇含量为参考指标,试验得出:发酵时间为25d;接种量为20%;发酵培养基初始pH为自然pH(pH4.8);发酵基质厚度为1.0cm。对发酵条件优化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固体发酵的最优工艺为:发酵时间为25d;接种量为20%;发酵培养基初始pH为自然pH(pH4.8);发酵基质厚度为1.0cm。正交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为:粗纤维降解率为23.23%±0.19%;发酵产物中甘露醇含量为2.46%±0.03%,比黄芪渣原料中增加了113.90%。还对黄芪渣固体发酵进行了实验室规模培养。先利用传统浅盘发酵法进行发酵,结果得出传统浅盘发酵法不适于黄芪渣固体发酵的实验室规模培养;经过试验探索,发明了新型培养盒发酵法,利用规格为280x180x120mm的培养盒,利用工业黄芪渣40kg,得到发酵产物28kg,发酵产物得率为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