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对抗肿瘤的历史已有几百年,所发展的肿瘤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手段,能够能通过诱发病人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来清除肿瘤。肿瘤疫苗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分支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具有高抗肿瘤疗效的理想肿瘤疫苗仍有待进一步开发。为诱发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达到更好的抗肿瘤效果,理想的肿瘤疫苗需要具有高免疫原性的抗原,有效的递送策略,以及高效的免疫佐剂。本论文据此设计了两种肿瘤疫苗,并对其抗肿瘤效果进行了评估。首先,肿瘤疫苗中的抗原作为外源性抗原,无法高效地引发能够直接杀伤肿瘤的CD8+T细胞免疫反应,是多种肿瘤疫苗疗效有限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该问题,我们以鸡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为模式抗原,利用新型穿膜肽胞质定位内化肽 6(Cytosol localizing internalization peptide 6,CLIP6)与其偶联改变OVA的入胞形式。我们的工作表明,CLIP6的偶联能够显著提高髓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中 OVA 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I(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I,MHC I)提呈的效率,而且在小鼠黑色素瘤模型(Mouse melanoma cells,B16-OVA)中,CLIP6-OVA 做为预防型疫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生长。其次,细菌外膜囊泡(Bacterial outer membrane vesicle,OMV)具有很强免疫刺激能力,但需要多次注射才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副作用风险较高。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发现单次注射沙门氏杆菌的外膜囊泡S.t ΔpG-OMV能致肿瘤变黑。因此,我们首先对该现象展开研究。实验结果表明,S.t ΔpG-OMV能够导致肿瘤淤血,进而致使肿瘤在近红外区的光吸收显著增加。机制研究表明,革兰氏阴性菌表面的脂多糖是导致肿瘤淤血的关键。基于此现象,我们进一步设计了基于S.tΔpG-OMV和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PTT)的肿瘤原位疫苗策略,即在不外加光热剂的情况下,通过注射S.tΔpG-OMV引发肿瘤部位淤血,以淤血富集的血红素为光热剂实现PTT;同时,利用PTT过程中破损的肿瘤细胞提供“原位”抗原,并利用S.t ΔpG-OMV的免疫刺激能力进一步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研究结果显示,在活体水平单次、低剂量注射S.t ΔpG-OMV原位疫苗未观察到明显的生物毒性,而且在小鼠结肠癌(Mouse colon cancer cells,CT26)和乳腺癌(Mouse breast cancer cells,4T1)模型中,该原位疫苗能够完全清除4T1和CT26皮下瘤,并在治疗120天后完全抑制CT26肿瘤的复发,显示出极佳的抗肿瘤效果。综上,本论文设计构建了两种新型肿瘤疫苗。两种疫苗均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且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为开发不同类型的肿瘤疫苗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