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通过自编仿真教学案例,对实习前护理专科生开展基于交互式急救系统的多站式仿真教学,评价其教学效果,并近一步探讨可以使交互式急救系统发挥最大效益的教学方法,为今后高仿真模拟教学的深入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120名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2009级护理专科生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人,每5人一个小组,各组确立组长一名。试验组采用多站式仿真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仿真教学方式,各进行20学时的培训,两组教学内容完全相同。其中,试验组在每站教学结束后,均进行相应考核,以测试其掌握情况。培训结束后,对两组护生发放自制的仿真教学反馈问卷和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并结合急救护理操作成绩,分析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及护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
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采用统计描述、t检验、秩和检验、多元回归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急救护理成绩
培训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急救护理成绩均分分别为79.67±6.06、74.18±6.42,实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多站式仿真教学更有利于护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
两组护生CTDI-CV总分有统计学差异,在CTDI-CV的七部分中,寻找真相、分析能力、求知欲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多站式仿真教学在分析能力的培养、求知欲的激发方面,显示出较强的优势,更有利于知识的应用。
3.仿真教学反馈问卷调查结果
(1)培训后,分别对两组护生进行仿真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总分平均值分别为:115.32±9.24、98.50±9.56,且两组总分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对于反馈问卷的五个方面:教师因素、学生因素、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能力提升,两组护生分数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2)对实验组护生进行能力提升与教师因素、学生因素、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均具有相关性,按标准偏回归系数由高到低排列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因素、学生因素。
(3)对实验组护生进行能力提升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纳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说明两者对能力提升有决定性作用,且教学方法的偏回归系数高于教学内容的偏回归系数,说明教学方法的选择更有利于教学效果以及能力的提升。
(4)两组护生中,绝大多数认为仿真教学与理论课程相结合较好。认为实习前与应用操作考试前所占比例较小;也有护生建议可以将多站式仿真教学拓展到其他专业课程中,为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结论:
本次培训,将案例分析与交互式急救系统、标准化病人相结合,并运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通过与传统仿真教学对比,多站式仿真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自信心、责任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更有利于交互式急救系统发挥其最大价值。通过调查,大多数护生认为多站式仿真教学应与课堂相结合,其他课程中也可运用多站式仿真教学;但仍需在模拟的真实性方面加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