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旱地芦苇茎秆萌发、幼苗形态特征、生物量及叶绿素的影响。并通过旱地芦苇对环境改善的野外试验研究,比较旱地芦苇的生长变化及种植旱地芦苇对土壤总有机碳、全氮、速效钾含量的影响。根据近年的遥感影像,结合鄱阳湖DEM数据,利用ArcGis空间统计分析进行数据处理。提取高程16-18m(吴淞高程)洲滩范围,获得洲滩面积与空间分布数据。分析鄱阳湖区发展芦苇产业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旱地芦苇幼苗高度、生长速率、叶片面积、生物量、叶绿素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减小。土壤水分含量对旱地芦苇存活时间具有明显影响,当土壤水分含量小于或等于27.8%时,旱地芦苇陆续出现死亡。试验结果还表明土壤水分含量大于或等于33.3%时茎秆有腋芽萌发。当土壤水分含量等于38.9%时,幼苗各指标达到最优,是旱地芦苇生长的最佳水分条件。当土壤水分含量在38.9-44.4%之间时,旱地芦苇幼苗各指标都可达到较高水平,是旱地芦苇生长理想水分条件。(2)通过在鄱阳湖区人工种植旱地芦苇,增加了试验示范区生物多样性,旱生芦苇群落的斑块数量、面积、生物量增加,受鄱阳湖水位的影响旱生芦苇的面积和生物量不稳定,旱生芦苇种植区土壤总有机碳、全氮、速效钾的含量均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最高达32.5g kg-1,土壤全氮含量比试验前增加了35%,土壤速效钾含量为63mg/kg,增加了15.38%。(3)鄱阳湖区适宜种植芦苇的洲滩高程(吴淞高程)在16-18m之间,主要分布在鄱阳湖的南部并沿湖滨及湖汊向四周呈放射状,总面积为1.02×104hm2,其中16m洲滩面积最大。余干县适宜芦苇种植洲滩的面积最大,面积约为4.08×103hm2,受河流水位影响最小,是种植芦苇的最理想区域。(4)鄱阳湖年内水位变化较大、旱涝灾害严重、湿地面积和洲滩面积减少、人为破坏频繁以及复杂的社会环境是鄱阳湖发展芦苇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鄱阳湖区发展芦苇产业的对策:依据科学规律,选择适宜高程;合理开发洲滩、提高生产效率;科学种植管理,完善运作体制;完善法律法规、协调行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