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宿墨法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用墨技法之一,是艺术家的经验总结和人文精神的体现,它的产生和应用是从偶然到必然的一个发展过程。宿墨同样作为一种绘画语言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和表情达意。或许很多人对宿墨并不了解,用其作画者数量不多,在古代甚至有“宿墨不可取”的态度。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绘画中讲究要用新鲜的墨,现磨现用;另一方面由于宿墨长时间处于胶墨分离的状态,呈墨烟颗粒,质地粗糙,粗细不均,用不好画面极易缺乏光泽,脏乱污浊。然而早在宋代郭熙就曾提出“宿墨”这一概念,郭忠恕也对宿墨有认可的言论,但都无法改变宿墨被冷落的状态,以至于在随后的近千年中也很少有艺术家关注宿墨、应用宿墨、发展宿墨。直到近代黄宾虹先生大胆地将宿墨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形成“浑厚华滋”的独特绘画风格,并把宿墨列为“七墨法”之一,提升到了“法”的高度,宿墨才得以重新受到重视。纵观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艺术作品不断推陈出新,百花齐放,越来越多的画家将宿墨应用于艺术创作中。他们在继承前人用墨的基础之上,不断拓展宿墨的笔墨表现形态,探寻宿墨更多的发展空间。不难发现,宿墨“外实中空的”笔墨肌理效果以及墨色氤氲的视觉效果成为艺术家们广而用之的主要原因,因此笔者认为对宿墨在当代中国山水画中的应用研究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文首先从宿墨的概念以及发展历程着手,寻找宿墨在中国传统绘画应用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然后分析宿墨在当代中国山水画中的际遇。本文以当代山水画家张捷、何加林、张谷旻、姚鸣京、方向为分析案例,从题材、笔墨和意境等不同的角度解读他们的山水画作品。随后归纳总结宿墨的审美特征,重点阐述宿墨在当代中国山水画中的审美价值以及局限性。最后笔者结合自身写生实践和艺术创作,总结出对宿墨应用的认识和感悟,以及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