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与旱灾己经成为影响面最广、持续时间长、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对农牧业生产、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均会造成严重影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且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旱灾是本牧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它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本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近50年的旱灾强度、旱灾强度与灾情之间的关系、旱灾空间分布特征和时序变化趋势是对相关单位的旱灾规律分析和预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抗旱减灾工作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技术支持,从而提高抗旱工作主动性、决策性和科学性。本文从旱灾的最基本的因素—气温和降水出发,运用1961—2010年气象数据为基础数据,从锡林郭勒盟牧区不同干旱指数:Pa、K、Z、SPI及PDECI干旱指数中选出与研究区灾情数据吻合度较好的干旱指数。再拟合出SPI干旱指数与旱灾之间的关系,同时运用锡林郭勒盟牧区50年旱灾强度来分析锡林郭勒盟牧区植被类型、地下富水程度、土壤类型与行政区划分别于旱灾强度之间的空间分布耦合度;同时分析旱灾强度频率、趋势、离散度等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15年内的旱灾发生情况;根据旱灾时空分析再对锡林郭勒盟牧区采取防御旱灾措施。锡林郭勒盟牧区旱灾预测模型中最适合与研究区的是预测模型是SPI干旱指数与灾情数据之间的拟合模型。锡林郭勒盟牧区植被类型而言,随着旱灾强度从弱到强,各个植被类型面积比例明显变大并且主要分布在旱灾强度中等区和强区;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沙地植被面积占绝大部分面积。森林分布在西乌旗东北部的强区,而沙地植被和荒漠草原主要分布在东南和西南部的旱灾强度强区,草甸草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强区。锡林郭盟牧区地下富水程度等级分为5个等级。弱区和中等区占绝大部分面积,极弱区、强区和极强区所占的面积比较少;总体上,随着旱灾强度变化从弱到强,地下富水程度等级从强到弱的顺序变化并且面积比例也逐渐增大。研究区栗钙土面积显著的大与其它土壤类型。棕钙土和栗钙土主要分布在旱灾强度弱区、中等区和强区;而黑钙土和风沙土主要分布在旱灾强度中等区和强区。大体上,旱灾强度较弱区的土壤类型是栗钙土和棕钙土;而旱灾强度较强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是黑钙土和风沙土为主。对于研究区的9个旗县而言,旱灾强度弱到强依次为东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苏尼特右旗<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锡林郭勒盟牧区各个旗县旱灾发生频率较高,近50年中发生旱灾年数约在25年左右。旱灾发生次数较高的年代是21世纪,较低的年代是70年代和90年代。从旱灾强度的角度看:随着旱灾强度从弱到强的变化,锡林郭勒盟各个旗县旱灾发生年数从多变少。锡林郭勒盟牧区各个旗县旱灾趋势如下:阿巴嘎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和锡林浩特市旱灾强度趋势是较明显的上升趋势;苏尼特左旗和苏尼特右旗的旱灾频率和强度没有明显趋势,旱灾波动较大;正镶白旗旱灾强度与频率值波动较大且没有明显趋势;正蓝旗和镶黄旗21世纪之前旱灾强度趋势不明显,波动很大;而21世纪以来旱灾强度明显上升趋势。旱灾离差系数分析可知:东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右旗、正镶白旗和镶黄旗旱灾气度较稳定;阿巴嘎旗80年代旱灾强度不太稳定;苏尼特左旗和正蓝旗旱灾强度在90年代不太稳定;西乌珠穆沁旗和锡林浩特市在70年代旱灾强度不太稳定。总体上锡林郭勒盟牧区及各个旗县可能出现旱灾的年份为:2014年、2017年、2018年和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