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糖尿病(Diabetes Melitus,DM)是一种由于遗传、环境和行为等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mellitus,PDM)是糖尿病高危人群,是一种处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水平之间的糖代谢异常状态。目前,PDM患病率已超过DM患病率,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国内外大型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显示,在一般人群中使用糖尿病早期筛查方法和策略及早发现DM及其高危人群,并对其进行有效干预,能减少其糖尿病转归率,这对于预防糖尿病以及延缓糖尿病流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研究所构建的糖尿病筛查方法和策略大多针对于糖尿病筛查,而关注糖尿病前期人群筛查的研究较少,且集中关注城市人群糖尿病筛查,较少关注农村地区居民。因此,建立糖尿病前期人群简单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和策略已成为日益关注的热点。研究目的:(1)了解江苏省18~65岁常住居民新诊断T2DM和PDM的流行状况。(2)分析江苏省城乡居民新诊断T2DM和PDM流行特征及患病相关因素。(3)探讨适合社区的糖尿病前期人群筛查方法,建立适合江苏省范围内糖尿病前期人群筛查模型。(4)将现有的两种糖尿病风险评分量表与本研究筛查模型应用于目标人群,评价各自筛检效力,为建立江苏省糖尿病前期人群筛查方法和策略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属于横断面调查,主要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三部分。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江苏省盐城市、镇江市、苏州市、淮安市、南通市的6个区县作为调查点,每个区县选取3个乡镇或街道,每个乡镇或街道选取8~9个行政村,每个村抽取约100名18~65岁居民,排除已患糖尿病居民。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别计算江苏省18~65岁常住居民新诊断T2DM和PDM的患病率,比较不同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人群患病情况及其差异。根据基线调查信息,建立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江苏省城乡居民新诊断T2DM和PDM患病相关因素。利用2016年江苏省糖尿病筛查项目基线调查资料,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建立训练样本(70%)和验证样本(30%)。通过PDM患病相关因素分析,用10倍的自变量偏回归系数作为危险因素记分构建危险因素记分法,以累计积分值作为调查对象具有糖尿病前期危险性的标准,建立糖尿病前期人群筛查模型并验证。同时,将现有的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量表和青岛糖尿病风险积分自评表应用于本研究人群,评价三种不同评分量表的筛查效果。以ROC曲线下面积(AUC)作为评价模型筛检效能的指标,以约登指数作为判断筛检模型的最佳切点的标准。研究结果:(1)调查人群的基本特征:本研究实际有7859名居民参与,有效参与人数为7689,有效率为97.84%。调查人群平均年龄43.75±11.92岁,其中男性3380人(43.96%),平均年龄43.49±12.31岁;女性4309人(56.04%),平均年龄43.95±11.61岁。不同地区人群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查指标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新诊断T2DM和PDM的流行病学特征:江苏省城乡居民新诊断T2DM、IFG、IGT和PDM粗患病率分别为6.52%、4.59%、12.15%和16.74%,标化患病率分别为6.65%、4.81%、12.19%和16.99%。调查地区中,句容市新诊断T2DM和PDM的患病率最高(8.01%,23.33%),不同地区新诊断T2DM和PDM的患病情况存在差异。45岁以上人群T2DM和PDM患病率明显高于18~24岁人群;文化程度较高人群新诊断T2DM和PDM患病率较低;不同职业和家庭年收入人群新诊断T2DM和PDM患病率差异较大;有无糖尿病家族史人群新诊断T2DM和PDM患病率差异较大。不同BMI、腰围和腰臀比人群新诊断T2DM和PDM患病率存在差异。除食用夜宵习惯外,其他饮食习惯特征人群中新诊断T2DM和PDM患病情况存在差异;有不同饮酒习惯和一周内是否剧烈运动的居民新诊断T2DM和PDM患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差异。(3)新诊断T2DM和PDM患病的相关因素:年龄≥45周岁、具有DM家族史、BMI≥24.0、心率过速、腰臀比超标、血压水平高是江苏省城乡居民PDM患病的正相关因素;心率过缓和BMI<18.5是江苏省城乡居民PDM患病的负相关因素。年龄≥55周岁、具有DM家族史、心率过速、BMI≥28.0、腰臀比超标、血压水平高是新诊断T2DM患病的正相关因素;心率过缓是新诊断T2DM患病的负相关因素。年龄≥55周岁、糖尿病家族史、心率过速、BMI≥28.0、腰臀比超标和血压水平高是新诊断T2DM和PDM患病的共同相关因素。(4)糖尿病前期人群筛查模型的建立与验证:训练样本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DM家族史、静息心率、腰臀比和血压水平是糖尿病前期(PDM)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判别阈值定为31和30分时,此时建模人群和验证人群中糖尿病前期人群筛检的约登指数最大,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21%/61.50%、69.04%/56.50%,AUC(95%CI)分别为0.643(0.623~0.662)和0.612(0.582~0.642)。(5)不同危险因素记分量表筛查效果评价:应用本研究建立的糖尿病前期人群筛查模型与两种不同筛查方法(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量表和青岛糖尿病风险积分自评表)对目标人群进行危险评分,三种评分工具最佳评分切点的AUC(95%CI)分别为0.632(0.616~0.648)、0.626(0.609~0.642)、0.586(0.569~0.604),本研究糖尿病前期人群筛查模型效果优于另外两种量表。研究结论:江苏省城乡居民新诊断T2DM和PDM的患病率较高,45岁以上人群是新诊断T2DM和PDM发病的高危群体。新诊断T2DM和PDM患病率随BMI、腰围和腰臀比增大而增加,饮食习惯、吸烟和饮酒影响新诊断T2DM和PDM患病情况。年龄≥55岁、糖尿病家族史、心率过速、腰臀比超标和血压水平高是新诊断T2DM和PDM患病的共同相关因素。良好的生活方式能降低糖尿病发病的风险,是预防糖尿病的根本方法,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个体化的糖尿病防治对策。T2DM和PDM人群应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定期检测体重、血脂、血糖、血压、心率及腰臀围等,以达到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进程的目的。本研究中的糖尿病前期人群筛查模型基于PDM患病相关因素分析而建立,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实用等优点,可用于糖尿病前期人群筛查和健康教育工作。为提高模型筛查PDM的效果,应注意进行最佳筛查切点筛检效能分析,以提高模型的筛检价值。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提高,在一般人群中筛查T2DM和PDM人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种危险因素记分量表简便、易行、有效,可应用于健康体检人群中筛查PDM人群。总体比较而言,本研究建立的筛查模型优于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量表(CDRS)和青岛糖尿病风险积分自评表,更适合于普通人群糖尿病前期筛查。但由于不同人群的特征差异,糖尿病发病风险不尽相同。因此,建立江苏省乃至全国人群的PDM筛查的一线方法,需要针对不同特征人群糖尿病前期发病危险因素等进行深入研究,优化风险评分量表和人群适用性,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筛查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