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化、数字化社会,新媒介已经超越传统媒介的影响力,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随着大学生对新媒介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良莠不齐的新媒介信息也越来越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态度和行为。因此,提升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显得尤为必要。可以说,大学生新媒介素养问题研究,既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新媒介环境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媒介理论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并结合传播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的理论成果,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的形式对四川省内五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弄清目前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第一部分是绪论。本部分介绍了本次研究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另外,本部分也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梳理,提出了本研究的重难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是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本部分主要界定了新媒介素养及其相关概念,并且分析了大学生新媒介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理论、习近平关于全媒体的重要论述、媒介化生存理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四个理论框架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新媒介素养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现状方面的实证调研。从调查结果看来,当前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总体上较为良好,但是部分大学生仍然存在着对新媒介的使用不够科学合理、新媒介信息管理能力不够强、新媒介参与行为不够理性、新媒介法律意识较为模糊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存在问题的原因。从高校层面来看,高校教师新媒介素养不够高、对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不足、新媒介素养教育载体运用不恰当是导致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从社会环境来看,社会经济环境功利化、社会新媒介素养教育氛围淡化、新媒介环境的负面导向也是影响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重要因素;从政府层面来看,政府政策保障力度不足、对新媒介环境的监督管理效率不够高均是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从大学生自身层面来看,大学生思想单纯、自我教育意愿不足、集体意识较为缺乏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五部分针对当前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提升的路径。解决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从高校教育层面来看,应提高教师的新媒介素养水平、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并且要科学运用活动载体和管理载体;从社会环境建设层面来看,要建设有序的经济环境、增强社会中新媒介素养教育的氛围、提高新媒介用户的自律意识;从政府作用发挥层面来看,要加强对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的倡导与保障力度、提高对新媒介环境的监督与管理效率;从大学生自我教育层面来看,大学生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理论学习、提高社会责任感。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扩大了新媒介素养的研究对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然而,由于水平有限,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实证分析上,笔者虽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尽力完善调查问卷,但调查问卷可能无法全面深刻地反映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存在的所有问题;在路径的探讨上,虽然企图建构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却也可能因水平不足而思虑欠妥。因此,希望能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