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Coronin3蛋白在大肠癌肝转移中的意义及分子机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5074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Coronin3蛋白是脊椎动物七种冠状蛋白中的一种,是高度保守的,有WD40重复序列的,可调节F-肌动蛋白和Arp2/3复合物之间的平衡,进而影响细胞肌动蛋白骨架的重组、肿瘤细胞的运动的蛋白。本次实验在于探索Coronin3蛋白在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肝转移组织中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收集并整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诊断为同时性或异时性大肠癌肝转移,且已行手术R0切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除外合并多发转移行姑息性手术治疗,伴严重的内科疾病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等,满足入组条件者。其中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合并症,原发肿瘤的位置、浸润深度、大体分型、组织类型、分化程度,阳性淋巴结数目,肝转移的数目、位置、治疗方式,是否合并多发转移,术后治疗措施,随访远期生存及死亡原因。对于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分别在蛋白水平和信使RNA水平判断Coronin3蛋白水平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两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法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采用Graph-pad prism进行制图。结果:1.本次小样本结直肠癌同时伴肝转移的患者中,73%(22/30)的患者大于6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原发肿瘤部位以结肠多见70%(21/30),大体类型以溃疡型多见,并非所有的原位肿瘤均浸润组织全层,有1例肿瘤侵出浅肌层即发生远处转移,多数2.患者阳性淋巴结数目超过4枚(N2),有6例无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数目以3个以下的多见,术前CEA、AFP多数未见明显增高。3.Coronin3蛋白在癌旁组织的阳性率为46%(14/30),癌组织为63%(19/30),在肝转移组织中为67%(20/30)。Coronin3蛋白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为2.60±1.38,在原位肿瘤中的表达为4.43±1.34,在肝转移组织中的表达为5.12±2.32。Coronin3蛋白的mRNA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为0.78±0.12,在原位肿瘤中的表达为1.43±0.56,在肝转移组织中的表达为1.52±0.72。相关性分析表明,Coronin3蛋白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原位癌组织和肝转移灶,但不能承认原位癌组织与肝转移灶间存在明显差异。4.Coronin3蛋白的表达与转移瘤的数目相关、阳性淋巴结的数目、原发灶的分化程度有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确相关性。结论:1.结直肠癌伴肝转移可行同时手术切除患者,以结肠癌患者多见,肝脏转移数目多数小于3个,病理大体类型以溃疡型多见。2.Coronin3蛋白在癌旁组织低表达,在癌组织与肝转移灶中高表达,提示其与肿瘤的形成有相关性。3.Coronin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转移灶、阳性淋巴结的数目、原发肿瘤的分化程度呈相关性;但是,其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无明显差异。提示其与结直肠肿瘤的进展有关。
其他文献
将再制造思想和模块化设计方法相结合,能增加产品的回收次数和重复利用的机会,是制造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面向绿色再制造的模块化设计方法无法得到唯一
沈从文创造了一个富于“人性美”的湘西世界,但这个“人性美”的世界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一个不断丰富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其中充满了矛盾和困惑。前期以《柏子》为代
折返能力是制约线路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以4线站前折返站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考虑车站折返模式、列车停站时间、列车进出车站的均衡性等影响因素,基于N-Track理论模型,建立以
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问法等,对南宁市25个社区(街道办事处)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本世纪以来,尤其是南宁市为迎接“南珠杯”而进行的改革和建设
<正>2012年省"两会"召开以来的五年,是贵州奋起直追的五年,也是交通银行贵州省分行砥砺奋进的五年。五年来,交通银行贵州省分行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主基调主战略,实施创新驱
数据采集模块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网络管理系统中的各项管理功能的数据都来源于该模块.提出了一种基于SNMP的、结合多线程技术的、面向数据对象的数据采集策略,并用程序实
证明了含有积分型余项的泰勒公式,并举例说明了其在定积分中的应用.
以大理市为研究对象,在2005年大理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基础上,从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敏感性相结合角度探讨了大理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问题。首先,选择景观分离度(DIVISION)、
射频卡成功地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IC卡技术结合起来,有效解决了无源和免接触难题。基于单片机和射频识别技术,并以门禁系统为应用实例,给出了一种新型射频卡读卡器的设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