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代以来,随着历史学学科意识的独立以及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大学史学系有规模的建制是1920年代后高校历史教育的普遍现象。国立武汉大学史学系成立于1930年,在1938年抗战西迁后也未曾合系并系,依然保持着长期的独立发展,在史学界有着较大的影响力。武大史学系的课程结构较为完善,且课程设置颇具特色,系内所聘教师在各自研究领域均为一时之秀,他们在武大期间不仅编有系统的讲义,而且在校内期刊上广发文章,留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随着历史学学科意识的独立以及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大学史学系有规模的建制是1920年代后高校历史教育的普遍现象。国立武汉大学史学系成立于1930年,在1938年抗战西迁后也未曾合系并系,依然保持着长期的独立发展,在史学界有着较大的影响力。武大史学系的课程结构较为完善,且课程设置颇具特色,系内所聘教师在各自研究领域均为一时之秀,他们在武大期间不仅编有系统的讲义,而且在校内期刊上广发文章,留下了珍贵的学术遗产,并且培养出了陶元珍、陈锡祺、谭英华等史学人才。在武汉大学如此长时段的发展历程中,处处映现着现代史学发展的特点,也反映着三十年代史学学科制度建设逐渐成熟的过程。本文主要从史学教育即武汉大学史学系科的独立及学科制度的成熟,以及系内师生的学术研究两条路径出发,以武大史学系为基础探寻中国现代史学发展的面相。先从国立武昌高师历史地理部起笔,力图勾画史学系未成之前历史学科在该校的发展脉络,然后再通过探讨史学系成立后课程结构的有序架构来说明当时史学学科的独立。接着从教员群体、历史教科书及教师的学术成果等层面讨论三十年代史学系受欧美史学影响,开启史学近代化旅程,同时其教学与研究又不可避免受到时局环境的影响,史学经世的功能于此亦有所发挥。最后通过史学系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来说明史学系学生生力军的形成,他们在传承武大学风的同时也对之后的史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其他文献
医学图像分割是现代医疗中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辅助医生诊断的关键技术,对临床疾病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包括肺部分割、细胞核分割、多器官或组织分割等。然而,医学图像具有分辨率低、复杂度高、目标区域差别大且缺少简单有效的线性特征等问题,导致模型分割效果较差。此外,虽然二维医学图像分割对临床诊断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人体组织器官在现实中是三维形态且结构复杂,二维医学图像无法对其进行直观立体可视化分析。医学图
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的诞生为科学家们开辟了一片新前景,量子计算这一新兴领域也将给世界带来巨大的时代变革。近些年来,寻找可靠的物理系统一直是量子计算领域的热点问题。极性分子受外加电场作用,其分子轴在电场方向的一定角度范围内振荡,形成摆动态,这些摆动态具有特定的取向,可使分子偶极矩沿电场方向投影,进而通过偶极-偶极耦合产生长程各向异性相互作用。摆动态的本征能量与外电场有关,这使得量子比特可以在梯度场中
近年来,由于其独特的物理特性,超冷里德堡原子的研究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前沿领域,倍受关注和重视。利用电磁诱导透明可将里德堡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转换为光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并可实现它们的主动操控。有关研究结果在精密光谱与精密测量、非线性与量子光学、量子信息与多体模拟等中有重要的应用。在攻读硕士期间,作者研究了如何在里德堡系统中实现非局域时空光孤子的斯特恩盖拉赫偏转,提出了利用主动拉曼增益(active
传统成像系统采集和传输的带宽有限,且现有的多数光学传感器只能获取二维数据,影响机器有效感知真实世界中的高维数据。单曝光压缩成像(Snapshot Compressive Imaging,SCI)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即利用已有的低成本二维传感器进行单次曝光,对高维时空数据或高光谱数据等高维信号进行压缩采集,然后采用相应的压缩感知算法对高维信号进行重构。嵌入式即插即用(Plug-and-Play,Pn
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ion,SPP)具有亚波长局域和近场增强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微纳米尺寸的光学元件中。在等离子体的微纳光学结构中,SPP模式与其它固有共振模式间会发生耦合,产生法诺共振(Fano Resonance)和等离子体诱导透明(PIT)等丰富的物理现象,这种共振耦合可实现对微纳结构光学性质的调制,大幅度提高微纳光学器件的传感和探测性能。本论文研究
近年来,超冷原子物理极大推动了量子模拟、量子信息和精密测量等前沿科学研究的进展,逐渐成为物理研究领域的热点。与传统的碱金属超冷原子相比,镧系元素如铒(Er)、铥(Tm)、镝(Dy)等还具有长程的各向异性偶极-偶极相互作用(DDI),因此镧系超冷原子在研究偶极量子气体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铒元素不仅具有丰富的能级结构,还具有不同丰度的同位素,涵盖玻色子和费米子,为研究偶极量子气体的新奇物理现象提供
随着晶体管特征尺寸逐步逼近硅物理极限,仅仅通过尺寸缩放来获得晶体管性能提升与经济效益越发困难。如何独辟蹊径,开发原理、新结构的半导体器件是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器件技术新兴研究热点。可重构场效应晶体管(RFET)即是其中一个突出代表,凭借其特有的极性可控特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借助于极性编程栅,RFET可同时实现N型和P型导电特性,从晶体管级扩展了传统晶体管功能,为此能以更少数量的晶体管实现更加复杂的电
山水,既是天地间自然物,也是人文化成的精神物。人与山水在漫长的历史中相遇、相处,相互感应、相互依存而共生。在此过程中,人一方面将山水精神化,另一方面也趋近山水,把山水当作人的归处而将人山水化。本文从画论出发,考察魏晋至宋元时期山水观念的演进。本文特别以《画山水序》和《林泉高致》二部著作为中心,展示中国思想中,从由在山水中发现、凸显“形”,到超越“形”而深入到山水之“体”,从“山水以形媚道”到“山水
随着半导体产业沿着摩尔定律向前发展,持续增长的芯片集成度带来更高的功率密度,导致集成电路内部温度上升,器件的自热效应越来越显著。在先进的半导体技术中,FinFET器件以其抑制短沟道效应的卓越能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复杂的器件结构导致散热路径复杂,散热困难,加剧器件的自热效应,造成器件电学性能的退化和可靠性问题。对自热效应进行精准的时空建模不仅有助于优化器件模型,而且可以在电路设计中更好地掌握
共青团中央是联系、引导和团结广大青年的群团组织,而B站是国内最大的青年亚文化社区,对共青团中央如何抢占B站的舆论阵地进行研究一方面丰富了政务新媒体和青年亚文化的研究,另一方面对其他政务新媒体的发展实践具有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将共青团中央B站账号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团中央在入驻B站的过程中,通过创新变革视频传播的叙事特征,借用青年亚文化的话语体系和叙事框架,使得受众对其机构形象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