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环境中微生物资源丰富,海洋真菌能代谢产生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可以直接作为药物的有效成分或者新药研发的先导化合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开发前景。 目的: 从北部湾海域采集样品并分离得到海洋真菌,进行体外抗肝癌和抗肺癌活性筛选,对活性菌株进行进一步的化学成分研究,以期寻找北部湾海域中具有潜在抗肝癌和肺癌活性的海洋真菌及其发挥抗肿瘤活性的有效成分,为建立北部湾海洋真菌尤其是抗肿瘤活性真菌的种质资源库以及进一步活性成分及药理研究提供基础的科学实验依据。 方法: 1.采用平板培养对采集自北部湾海域的海泥、海水和植株等样品进行菌株分离和纯化;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菌株的ITS区序列,结合形态学观察进行菌种鉴定。 2.对已鉴定的海洋真菌菌株进行PDA培养基发酵培养,菌液用n/BuOH萃取,菌丝体用甲醇超声提取得到菌株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物。运用MTT比色法对菌株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物进行体外抗肝癌和肺癌活性的测试,计算菌株次生代谢产物提取物以500μg/mL浓度分别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60作用24h、48h和72h时的抑制率,评价其活性强弱,筛选出具有潜在抗肝癌和肺癌活性的海洋真菌。 3.采用多种溶剂系统,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 RP-C18柱色谱、薄层制备色谱、高效液相半制备色谱等现代色谱技术对具有良好抗肝癌和肺癌活性的海洋真菌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应用UV、IR、NMR等波谱技术,并与参考文献对照,进行化合物的结构解析与鉴定。系统查阅该种真菌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完成文献综述。 结果: 1.结合分子生物学比对分析和形态学观察,共鉴定20株北部湾海域真菌,其中13株鉴定到种,7株鉴定到属。 2.MTT比色法实验结果显示,菌株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物浓度为500μg/mL时,共13株真菌具有抗肝癌或肺癌活性,占总筛选菌株的65%。其中,有12株真菌对HepG2细胞作用24h、48h和72h时的抑制率均大于50%,占总筛选菌株的60%;有9株真菌对NCI-H460细胞作用24h、48h和72h时的抑制率均大于50‰占总筛选菌株的45%。 3.本实验挑选了一株具有良好体外抗肝癌和肺癌活性的互隔交链孢菌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目前从互隔交链孢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提取物中共分离并鉴定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tricycloaltemarene18b(1),交链格孢酚单甲醚(2),甘露醇(3),环(甘-丙)二肽(4),细交链孢菌酮酸(5),尿囊素(6),胸腺嘧啶(7),尿嘧啶(8),赤藓醇(9),麦角甾醇(10)。其中环(甘-丙)二肽(4)为首次从本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尿囊素(6),胸腺嘧啶(7)和赤藓醇(9)为首次从本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结论: 本实验的研究成果为建立北部湾海域真菌种质资源库尤其是抗肝癌和肺癌活性真菌资源,活性化学成分研究,成药的可能性以及进一步的药理学研究提供了科学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