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332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中医证候特点的回顾性分析,探讨RA患者不同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中医证候与临床表现、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关节功能分级、双手X线分期、相关检查及实验室指标等的相关性。为RA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部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收录2012.01-2013.09于广安门医院风湿科住院的RA患者共332例,主要观察项目为:①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②临床表现:关节症状:关节肿胀、压痛、关节疼痛、晨僵、关节发热、畸形、屈伸不利;全身症状:发热、畏风寒、口渴、汗出、乏力、类风湿结节等;③相关检查及实验室指标: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关节功能等级,双光能骨密度测定、双手X线检查、胸部高分辨CT,血常规(HGB、PLT),炎症指标(ESR、CRP),免疫学指标(RF、CCP、AKA、 APF、 IgA、IgG、IgM)等。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一般情况:共收集病例332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254例,男女比例约为1:3,平均年龄61.5±13.5岁,平均病程为123.7±117.9月。湿热痹阻证119例(35.8%)、气阴两虚证74例(22.3%)、瘀血阻络证62例(18.7%)、肝肾亏虚证40例(12.1%)、痰瘀痹阻证30例(9.0%)、风湿痹阻证6例(1.8%)、寒湿痹阻证1例(0.3%),由于风湿痹阻证和寒湿痹阻证病例数较少,故将之剔除,在本研究中未作分析,合计325例。②中医证候在性别和不同年龄分层的构成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尸>0.05),在病程中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尸<0.05),肝肾亏虚证的病程较其余证候长,为182.9±174.3月;③中医证候在关节肿胀、关节发热、乏力中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中关节肿胀和关节发热这两种症状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98.3%和65.5%;乏力在肝肾亏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中的发生率较其余证候高,分别为67.5%和63.5%。中医证候在其余症状中的构成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④ESR、CRP在不同中医证候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湿热痹阻证较其余证候高,分别为66.7±46.9mm/h和44.8±43.9mg/d1。其余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候相关关系不明显;⑤中医证候在类风湿结节的构成比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痰瘀痹阻证的发生率最高,为30.0%。结论:①湿热痹阻证的炎症反应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和关节发热在该证候的发生率最高,且ESR和CRP升高较其他证候明显;②肝肾亏虚证多病程较长,且常合并各种关节外表现,主要有贫血、骨质疏松和肺间质病变;③痰瘀痹阻证较其他证候更易出现类风湿结节,且痰瘀痹阻证和瘀血阻络证可能常为其他证候的兼夹证;④疾病活动度、关节功能分级、双手X线分期、RF阳性率、早期RA三项阳性率及自身免疫球蛋白等因素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