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基于政府与市场的视角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g770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市场与政府的视角对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环境质量的制度安排设想。本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市场与环境的关系。市场会导致环境问题,其原因何在。市场有助于环境质量改善,其机理又是什么。现实中该如何使用这柄双刃剑。(2)政府与环境的关系。政府有哪些手段、该怎样协调这些手段才能发挥最大环境管理效力。(3)环境领域政府与市场如何协调。单纯的市场或政府无法解决环境问题,可取之道是政府与市场的结合。在环境治理中如何协调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如何既调动政府治理环境的积极性同时又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4)解决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所必须进行的制度创新。我国现有环境政策有哪些缺陷。该如何进行制度设计,既能利用政府的长处又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势,使我国环境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文章分为六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是导论(第一章),主要概述文章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现有研究以及论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预期创新点等;第二部分是市场与环境问题关系的研究(第二、三章)。其中,第二章侧重探讨市场对环境的污染。一方面分析,市场在创造财富的过程同时是伴随污染排放的过程。另一方面分析,环境领域外部性、交易费用、产权不易清晰界定等特性使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即市场失灵),导致环境问题进一步突出。第三章主要研究市场机制与环境保护的兼容性问题。本章就市场机制与环境保护兼容的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污染排放密度与市场化指数的数据建立面板模型,初步论证了市场化一定程度上能够与环境实现兼容的结论;第三部分是有关政府与环境问题关系的研究(第四、五章)。第四章主要侧重从宏观层面探究政府经济政策对环境的影响。在该章里,基于政府的经济-环境权衡以及政府偏重何者对该国环境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并结合政府具体经济政策(产业、城市化、财政、税收、贸易等宏观政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建立了一个包含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贸易水平作为解释变量的计量模型以探讨这些宏观控制变量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顺便对EKC进行了研究)。第五章主要从微观层面研究政府环境管理对环境的影响。本章对政府环境管制的工具的分类、特点及变迁,政府环境管制失灵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运用博弈论方法就政府环境监管与企业污染治理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环境软约束”的概念,并就环境软约束的原因、后果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运用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中的Granger因果检验初步论证了我国环境软约束现象的存在;第四部分着重研究如何协调看得见的手(政府)与看不见的手(市场)之间的关系,以及市场与政府“双失灵”情况下如何应对(六、七章)。第六章具体分析了政府、市场在解决环境问题中各自的优势、不足,指出现实中扬长避短地将两者有机结合是才是可取之道。第七章主要探讨如何破解市场与政府双重失灵问题。本章指出:解决市场、政府双失灵的途径是加强第三部门的力量以及进行非正式制度建设(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环境意识培养等)。第五部分(第八章)探讨了我国环境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建立环境容量权制度的设想。最后是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及未来研究展望。  本文可能的创新是:  第一,本文对市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考察。传统理论认为市场是造成环境破坏的罪魁祸首,是“坏”的东西。发现市场机制自身存在驱使企业提高资源利于效率、进行技术创新、市场绿色需求驱使企业减少污染排放等内在机制,这些机制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环境污染。基于我国30个省市区的污染排放强度和市场化数据的计量(面板)模型对结论进行了初步的验证。因此得出,传统理论认为市场对环境只有负面影响的观点是偏颇的。  第二,本文尝试从宏观经济政策层面和微观环境管制层面来分析政府政策对环境的影响,这种研究视角有助于更系统、深入把握政府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划分据笔者所知的范围内是首次提出。在此基础上,对政府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城市政策、投资、管制等政策对环境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揭示了政府各种政策影响环境的力度和方向,具有较大的理论及应用价值。基于该框架还“顺便地”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进行了验证,发现经济与环境之间倒U关系并不是自动的、内生的,倒U关系的存在相当程度上是政府环境规制结果,从而丰富了EKC的研究。  第三,在中国经济制度转型背景下,各级政府面临以GDP为主要指标的政绩考核体系以及财政分权的财税体系,官员追求升迁以及本地财政收入最大化的内在动机,刺激了各级地方政府片面追求辖区经济增长而对由此带来的污染采取放任态度,表现为各级政府对辖区企业污染管制政策的松弛。对此,本文有所创新地提出了环境软约束概念,并对地环境软约束形成的原因、后果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对软约束的存在进行了初步的验证。  第四,本文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的背景出发,提出了破解我国现行环保体制中地方环境保护主义困局的思路。探索性地提出在我国建立环境容量权制度的构想。
其他文献
企业的生存以及发展是离不开上市公司一系列的投资活动,它保证了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源泉。在满足市场完全有效和不存在代理问题的条件下,企业可以做出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且有效率的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在各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吸纳就业、增加出口、自主创新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使得中小企业日益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但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