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二维材料的出现,基于热量和载流子输运的纳米器件,成为了当代甚至未来科技发展的核心。然而当前的纳米输运器件的效率仍然比较低。这主要是因为构建纳米输运器件的二维材料缺乏高的热电转换效率、迁移率、合适的带隙和强的光吸收。目前虽然对体相材料中热量和载流子的输运性质的研究已经很多了,但是人们对纳米范围中热量和载流子的输运机制还不够清楚。这些都严重限制了纳米输运器件的发展和进步。本论文基于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7YFA02048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033002,21773027,21525311,21973011,51435003); 东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YBPY20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二维材料的出现,基于热量和载流子输运的纳米器件,成为了当代甚至未来科技发展的核心。然而当前的纳米输运器件的效率仍然比较低。这主要是因为构建纳米输运器件的二维材料缺乏高的热电转换效率、迁移率、合适的带隙和强的光吸收。目前虽然对体相材料中热量和载流子的输运性质的研究已经很多了,但是人们对纳米范围中热量和载流子的输运机制还不够清楚。这些都严重限制了纳米输运器件的发展和进步。本论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载流子和声子玻尔兹曼输运理论,结合紧束缚模型,详细的研究了纳米范围内热量和载流子的输运机制并设计了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高热电优值(ZT)和高迁移率的二维材料。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高效率二维热电材料设计:强层间振动和完全带极值简并。体相Sn Se的高ZT值(约2.6)的发现激发了人们在二维体系中实现相当ZT值的热情。然而,先前报道的二维热电材料通常具有高的晶格热导率或小的功率因子,所以其ZT值非常低。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我们发现,原子厚度的二维KAg Se纳米片具有非常高的ZT(2.08)、很低的本征晶格热导率(三层KAg Se在700 K时的晶格热导率约为0.03 W m-1 K-1)和相当大的功率因子。这是由于扭曲Ag Se4四面体中不对称的“Ag-Se对”振动和“界面剪切滑移”振动引起了高的晶格非简谐性,导致了低的晶格热导率。同时,能带的完全简并以及重带和轻带的共存导致了最佳塞贝克系数和最佳电导率,从而获得了较大的功率因子。这项工作不仅提出了获得高晶格非简谐性的的方法,还预测了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二维热电材料。(2)设计高效二维层状热电材料的普适策略。具有高品质因数(ZT>2)的二维热电材料是先进能源技术发展的核心。然而,目前如此高的ZT还很少在纳米级热电体系中实现,并且也缺少先进的改善理论和策略。我们因此提出了一种普适的设计策略,即将具有pz轨道占据的孤对电子的原子厚度单层引入层状材料的范德华间隙中来增强ZT。作为一个成功的例子,我们预测了一种新型的二维室温热电材料Bi Bi2X3(X=S/Se/Te)。该材料可以通过将Bi单层插入Bi2X3双层的范德华间隙中获得。插入的Bi单层一方面带来了高的电子态密度g(E),使费米能级附近的g(E)急剧增加,进而导致了大的功率因子;另一方面引入了局部晶格集体振动模式和灵敏的孤对电子和最近邻原子p轨道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从而分别实现了对低频和高频声子输运的独立抑制。在这种调控机制下,二维Bi Bi2X3展现出超高的ZT(二维Bi Bi2Te2S的室温ZT高达到2.12)。该工作所提出的设计策略具有普适性,这对发展先进的热电技术具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3)Bi/Cl共掺杂层状Sn Se的热电输运机理研究。先前的实验工作表明,与多晶低温相层状Sn Se相比,掺有Bi Cl3的n型低温相层状Sn Se同时表现出更大的塞贝克系数、更高的电导率和更低的热导率。这使得我们想要弄清楚在Bi Cl3掺杂的层状Sn Se中同时实现多个输运参数优化的物理化学机理。我们采用第一原理方法研究发现Cl掺杂增加了n型层状Sn Se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口袋”数目和总的态密度,进而导致了高的电导率和小的赛贝克系数。而Bi掺杂在n型层状Sn Se的带隙中引入了两条半填充能带。这两条能带主要来源于Bi原子的6s孤对电子以及由Bi原子及其最近邻的Se原子形成的s键。这有助于保持相对较大的赛贝克系数和较低的晶格热导率,但不能有效地增强电导率。然而,我们发现在Bi/Cl共掺杂低温相和高温相层状Sn Se中,Bi和Cl元素可以实现对相互纠缠的热电输运参数以及在费米能级附近电子结构和电荷分布的独立调控。(4)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和表面电子态的直接带隙二维半导体的理论预测。具有理想带隙和高载流子迁移率的二维(2D)半导体,是纳米电子应用中有前景的候选者。在这里,我们预测了一种新的2D材料,即Bi2OS2纳米片,它不仅具有可调的直接带隙,而且还具有很高的电子迁移率(高达26570 cm~2 V-1 s-1)。更有趣的是,我们在Bi2OS2纳米片中还发现了由量子限域效应和本征表面电子态的协同用作导致的反常层数依赖的带隙。同时,2D Bi2OS2在整个太阳光谱中也表现出了优异的吸光性,吸收系数可与无机-有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媲美。此外,计算表明Bi2OS2单层在1000K的温度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结构完整性。这些优异的电学、光学性质使2D Bi2OS2在纳米光电子输运器件的设计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虽然我国家事审判改革取得了提高司法效率、降低司法成本、维护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稳定的长足进步,但是我国家事审判长期以来一直适用普通民事案件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尤其是证据适用规则方面,家事审判没有自身独立的证据规则。而我国家事审判程序正在从普通民事程序中分离,因其具有身份关系与财产关系交织的特性,所以相较于单纯处理财产关系的大多数普通民事案件而言,当事人并不是对所有权利都拥有自由处分的基础。如此一来,如
摩尔定律预测半导体器件的性能会在每18个月提升一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半导体工业的发展一直遵守摩尔定律,但随着芯片集成度的进一步提高,芯片发热问题已成为制约半导体集成度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电子器件温度过高将会引起其读数错误甚至是故障,另外也会导致电子器件中的连接金属因为温升产生过高的电阻,最终降低半导体器件的开关频率与电路的响应时间。因此,微纳结构及其界面上的能量输运问题,不仅成为科学领域的前沿
针对无线电近炸引信性能考核验证中常用的高塔滑弹法或模拟弹飞行试验法存在性能考核验证弹目目标单一,受试产品易受损或一次性消耗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挂飞装置的无线电近炸引信无损性能考核验证方法,通过在地面接收解析遥测数据,能够获取每一发受试产品在不同弹目目标下的近炸探测性能及炸高控制能力,实现对受试产品在无损情况下性能考核验证全覆盖,保证了产品批次性能及工作可靠性。
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界,都面临着病原微生物的威胁,其中主要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较大。及时准确的检测对于科学防控病原传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目前实验室最常用的核酸检测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已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然而,PCR方法要么依赖存在染料使用安全风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要么需使用成本较高的荧光定量设备及配套试剂,且不适于现场即时
第一部分人血浆乳酸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相关研究目的:研究人血浆乳酸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Agatst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300例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或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患有心绞痛或可疑冠心病的患者。经排除标准排除后,最终纳入274例患者。通过冠状动脉断层扫描计算Agatston评分。采集入选患者空腹外周血,通过ELISA法检测血浆乳酸、CML及
研究背景: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从微观层面的肿瘤细胞转移到宏观水平的肿瘤组织硬化,力学因素广泛地存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尺度。研究肿瘤细胞力学可以为肿瘤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力学微环境也在不断地改变。但受到现有力学检测方法的限制,很少有研究关注到这一过程中乳腺癌细胞或组织的力学变化,从而忽略了这一潜在的治疗
视障人士在城市交通环境中能够沿着盲道到达路口,并且借助盲杖获得环境信息。传统盲杖能够帮助视障人士躲避障碍物,但是无法提供近处人行横道、远处人行横道信号灯等相关信息。基于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简称CV)的电子行进辅助(Electronic Travel Aids,简称ETA)能够通过光敏传感器采集广域环境信息,并且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人行横道、人行横道信号灯等目标的相关
具有直接带隙的钙钛矿半导体材料,兼具低成本批量化的制备以及优异的光电性能,近年来,在光电能源和发光学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对于采用溶液法合成的钙钛矿晶体而言,相对较低的晶核形成能使其易于产生晶格缺陷,进而在动量空间形成载流子陷阱态。这些因晶格缺陷导致的载流子陷阱态,会导致光生载流子经非辐射复合而耗散能量,是钙钛矿材料体系在光电能源及发光应用中所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在理解晶格缺陷形成机
普鲁士蓝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生物安全性、强近红外吸收以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清除能力,使其在药物递送、肿瘤光热治疗和氧化应激损伤防护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是临床中采用的标准疗法,然而化疗面临治疗效果欠佳、复发转移等瓶颈问题。目前,发展克服血液循
人体适应性热舒适理论由于其具备统计经验优势、相比于传统PMV-PPD模型更加准确等优点,正受到全球热舒适领域研究的广泛应用。但由于存在其仍属于“黑箱”模型、内在机理尚未完全清晰、数据库覆盖建筑类型缺乏传统民居建筑等问题,同时传统PMV-PPD模型忽略了太阳辐射因素,限制了适应性热舒适理论的发展和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现场调研、环境实测、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适应性人体热舒适行为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