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蛙油俗称蛤蟆油,是取自成熟的雌性东北林蛙输卵管,经过干制而成,是已经载入《中药大词典》的珍贵滋补佳品,纯正的林蛙油具有显著的补肾益精、润肺生津等功效,现代生物医学实验证明林蛙油具有抗疲劳、延缓衰老和增强免疫力等功能。林蛙油中所含的雌激素主要为雌二醇,对治疗一些女性妇科疾病、预防骨质增生、调节体内脂质代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过多摄入雌二醇,也会导致人体某些癌症的发生,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本研究以辽宁宽甸北方山奇有限公司提供的林蛙油为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林蛙油中雌二醇的含量,并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和短期喂养实验,探讨其食用安全性,从而推测林蛙油食用量的安全范围。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林蛙油、蟹黄和鱼籽中雌二醇的含量,比较其含量的差异,选择最佳的提取方法及色谱条件,最终确定用丙酮浸提后超声波法提取样品中的雌二醇,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柱,乙腈-水(63:37),检测波长280nm,流速1.O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急性毒性实验将20只小鼠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以大豆油为溶剂配制好浓度为0.5g/mL的林蛙油受试物,充分摇匀后进行灌胃,灌胃分3次进行,每次间隔时间为8小时,每次灌胃的体积为0.2mL,给药量共15000mg/kg·BW,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大豆油,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每天观察小鼠的行为活动和生活状态,若有动物死亡,及时记录并观察死亡小鼠的内脏和主要器官有无变化。小鼠短期喂养实验依据人体每日推荐林蛙油的摄入量(3g/60kg),将动物分为3大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林蛙油组和雌二醇组,每组各10只雌鼠,实验组均以大豆油为溶剂,林蛙油组中林蛙油含量分别设为1%、5%、10%、20%、30%、40%和50%,对应人体每日推荐摄入量的2倍、10倍、20倍、40倍、60倍、80倍和100倍;雌二醇组中雌二醇的含量分别对应林蛙油含量的1%、10%、30%、50%和80%。灌胃共30天,连续给药,每三天称重一次。给药结束后分别取血、取各脏器,测定小鼠体重随时间的变化、血液中白细胞和红细胞数目、血清中癌胚抗原的含量(CEA)和血清中一系列生化指标及各器官脏器系数,观察各器官病理变化,综合分析并比较。研究结果如下: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林蛙油中雌二醇含量为3.00μ g/g。2、小鼠的外观特征:两组小鼠均毛色纯白而富有光泽,活动自如,耳朵及四肢红润细嫩,无行动异常,给药结束后未见动物死亡。3、小鼠体重随时间的变化:从给药开始到结束,两组小鼠体重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重,实验结束时各组之间体重差异无显著性(P>0.05)。4、小鼠解剖后观察体内器官一切正常,无肉眼可见病变,摘除脏器后可见小鼠体内腹腔液清亮透明,无异常变化。5、小鼠各器官脏器系数比较:两个实验组组间相比、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小鼠各项脏器系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6、小鼠血液白、红细胞数比较:两个实验组组间相比、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小鼠白、红细胞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7、小鼠血清癌胚抗原含量比较:两个实验组组间相比、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小鼠血清癌胚抗原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8、小鼠血清生化指标测定: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总蛋白(TP)、白蛋白(ALb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胆汁酸(TBA)、肌酐(Crea)、尿酸(URIC)和尿素(Urea)的含量,两个实验组相比、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小鼠血清的生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9、小鼠组织切片病理观察:经HE染色后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小鼠主要器官的病理变化,两个实验组组间相比、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病理切片无显著性差异,并且未见明显病变。结论:1、林蛙油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表明,LD50>15g/kg,所以林蛙油属于无毒级,可安全食用。2、林蛙油对小鼠的短期喂养实验中,各数据结果表明短期内大剂量摄入林蛙油不会引起小鼠的各指标发生变化,说明在人体每日推荐摄入量(3g/60kg)的100倍范围内食用林蛙油都不会引起机体发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雌二醇浓度在每日(15μg/kg)范围内食用对机体健康无明显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