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以后,国际贸易在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引起了经济学家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重新思考。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已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等一系列新问题。而以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为基础的战略性贸易理论成为国际贸易领域内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战略性贸易理论入手,对其模型进行简要分析并概括其政策实施的具体条件。同时,结合我国对外贸易产业发展状况,详尽的分析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而且进一步从对外贸易政策、政府及积极的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提高我国外贸产业竞争力的建议。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我国面临着不完全竞争的国际市场环境和加入WTO的约束条件,更应当积极改变外贸战略,在继续强化和发挥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基础上,扶持和发展战略性产业,推进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但由于这一政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政府一方面要加快改革的步伐,为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创造良好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另一方面在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时,要注意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的外贸国际竞争力。本论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模型内容进行解析,分析了三个主要模型并对其进行简要的评述。同时,指出它实施的具体条件。第二部分主要是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含义并提出新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进而说明贸易产业竞争力的决定要素。第三部分是中国贸易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运用对外贸易评价指标体系,着重选取了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加工贸易增值率、产品贸易竞争指数和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这五大指标,从总量或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对我国贸易产业竞争力的现状进行分析,综合各类指标评价的结果,全面评价我国贸易产业国际竞争力,并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第四部分,在对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整合的基础上,指出在发挥我国贸易产业原有比较优势的同时,扶持和发展出口导向性产业,推进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积极培育贸易竞争优势。在指明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的适用性与局限性的同时,论述了在中国面临复杂的国际市场和WTO规则的约束下,如何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提高贸易产业国际竞争力。第五部分是结论。阐明在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阶段,虽然战略性贸易政策有很多限制,其实施的最终效果很难预测,但我国还应该加强政府指导,运用该政策对我国有发展前景和具有潜在竞争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形成现实的竞争优势。最后,指出本论文的一些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