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与商业的二重奏——孤岛时期《申报》广告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dy18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岛时期《申报》广告处在全面抗战的历史时期,救亡图存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和核心话语。民族资产阶级面对民族危机和国家危难,爱国热情高涨,联合广大民众发起国货运动,倡导抵制洋货、使用国货,旨在实现“实业报国”的理想,挽救民族危亡。   《申报》作为一份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报,在七七事变爆发以后,顺应民众要求抗战的意愿,宣扬爱国,反对侵略,坚定地走抗日的道路,逐渐在读者中积聚了很高的威望。为了配合国货运动,唤起民众购买国货的热情,资产阶级广告主们积极运用《申报》广告这一平台大量刊载爱国主义广告,重新阐释和定义“爱国”、“国货”这两者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将“爱国”这一道德情感同国产商品有效联系起来,促使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怀落实到具体的消费国货的行为当中。通过《申报》广告文本可以剖析广告对爱国主义主题的建构过程,探寻报刊广告建构的爱国主义主题与报刊商业利益之间的关联,这为研究近代报刊广告提供了视角。   本文分四个部分来展开。第一章,首先从宏观的角度梳理《申报》广告的发展状况和整体脉络,并对孤岛时期《申报》广告发展情况作以介绍。然后确定《申报》广告的分类标准,选取从1937年至1941年这一时间段的《申报》广告进行样本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孤岛时期《申报》广告的特点及其历史原因。本文以孤岛时期《申报》广告的主要诉求对象为切入点,借以分析孤岛时期《申报》广告的表现手法以及读者群的特点。   第二章和第三章为本文的重点,旨在阐述孤岛时期《申报》广告对爱国主义的建构及其商业利益考量。第二章简述了《申报》在九一八事变以后对于抗日战争的激进抵抗态度,在政治上和投降派分道扬镳,走的是坚决抗日的道路。接着以国货运动为背景,具体从“国货”身份、历史典故、公益慈善广告等方面揭示出孤岛时期《申报》广告对爱国主义主题的建构。   第三章运用社会学、传播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申报》爱国主义广告出现的理论依据,对《申报》爱国主义广告出现的原因作出理论上的解读,结合第二章《申报》广告对爱国主义主题建构的策略,论述了孤岛时期《申报》广告在爱国主义表象下的商业利益考量,指出《申报》爱国主义广告作为一种商业竞争的手段,其根本目的是要在竞争激烈的商品市场中发展壮大,迎合消费者对爱国主义情感需求的同时,尽可能的获取商业利润的最大化。最后归纳总结《申报》爱国主义广告的历史意义。   第四部分是文章的结尾,对孤岛时期《申报》爱国主义广告作以评析,指出孤岛时期《申报》爱国主义广告的出现,是民族资本家善于利用国货运动有利时机促进国货消费的体现。民族资本家以商业利润最大化作为着眼点,在《申报》上刊载爱国主义广告促进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为普通民众爱国情感的释放找到了最直接便利的途径,对聚合民众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团结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申报》爱国主义广告话语既不对其倡导和宣扬的消费内容作出恰当的界定和区分,也不对消费的地点、消费的方式作出合理阐释,使得爱国主义广告话语本身有沦入庸俗化边缘的危险。
其他文献
新世纪序曲刚刚奏响,好莱坞魔幻电影迅速登上世界电影舞台,开始了一场汇聚全世界观众的演奏会。魔幻电影在电影市场强势传播,使它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化现象。伴随着魔幻电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