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适应紧迫的社会需求,我国的保障房建设驶入了“快车道”,许多城市采取了大规模集中式的保障房建设模式,“造城运动”式的形成了许多中低收入群体聚居区。但是,无论是早期的散点式建设,还是近几年的大规模集中式建设,均缺乏前期充分的理论研究和系统论证,尤其是对由此带来的对城市社会空间的冲击和可能不断加重的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等社会问题关注度不高,研究深度有限。因此,研究保障房住区对城市社会空间的影响机制、准确把握保障房住区产生的城市社会空间影响,成为我国城市研究领域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研究保障房住区对城市社会空间的影响机制,其核心的问题是研究社会过程与空间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保障房住区不仅是人们的生活家园,而且作为促进城市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越来越多地影响和改变着城市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因而,有必要将保障房住区的发展演变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各类保障房住区的社会空间特征,系统分析保障房住区与城市社会空间的相互作用。首先,本文梳理了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历程,概括了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总体情况,总结了南京市保障房住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并从建设阶段、资源可接近性、住区建设面积3个方面对南京市保障房住区进行了划分归类。保障房住区的产生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发展历程密不可分,分析保障房住区形成的历史阶段对理解保障房住区对城市社会空间的影响将有重要意义。其次,本文运用典型案例的研究方法,选择景明佳园、摄山星城、银龙花园和丁家庄4个保障房住区,从社会空间的生产和分异两个方面对城市社会空间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性的实证研究,并基于调查所获得的各类数据从微观视角深入剖析了保障房住区的建设与发展对城市社会空间造成的种种影响。实证研究为本文的重要基础,它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素材和依据。接着,在调查分析南京市保障房住区对城市社会空间影响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归纳总结出了南京市保障房住区社会经济特征和空间发展形态对城市社会空间产生的诸多影响效应。南京市保障房住区对城市社会空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长期的,而其影响效应则是过程性结果的表现。本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挖掘了保障房住区对城市社会空间影响的产生因素。影响城市社会空间的因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直接去描述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困难,因此,本文借助于解释结构模型将影响因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理顺了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以影响效应带来的各种城市社会空间问题为导向,从保障房住区社会空间的形成与演化出发,理清了南京市保障房住区对城市社会空间影响的产生路径,总结了影响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并最终分析了影响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为下文评估保障房住区对城市社会空间的影响提供了研究方向和分析框架。最后,本文在保障房住区对城市社会空间影响的分析框架内,结合调查研究和文献检索,设计选取了居民失业率、中低收入家庭比例等27项影响表征指标作为基础评估指标,并选取了包括居住一就业空间分配、社会空间的极化与隔离在内的4项指标作为影响效应指标。参照前文分析出的南京市保障房住区对城市社会空间影响的解释结构模型,本文建立了由上述指标组成的结构方程模型,之后运用SmartPLS软件对假设模型进行了验证与修正。修正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大部分指标对研究对象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指标权重的确定是评估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本章在对潜在变量的贡献率归一化处理、评估指标的回归系数归一化处理后,得出了各潜在变量及其所包含指标对目标指标的影响权重。在评估体系建立之后,本文以兴贤佳园保障房住区为案例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兴贤佳园对城市社会空间没有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本章对保障房住区对城市社会空间的影响评估等级划分进行了探讨,评估等级划分直观表现了保障房住区的发展现状和对城市社会空间的影响程度,为城市规划、空间管理提供了便利。在可预见的未来,保障性住房仍将是我国社会政策的重要着力点,而保障房住区作为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对城市发展及城市社会空间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的研究较为清晰的解释了保障房住区的城市社会空间影响,并为定量有效评估这种影响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的评估体系,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可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及保障房住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