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有机论是社会认识论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它以社会有机体及社会有机性为研究对象,与社会本体、社会结构、社会系统、社会发展等相关议题有密切关系,但它有自身的侧重点。本文以社会有机论为题,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有机体及社会有机性展开研究,认为社会有机体是由社会主体构成的有机总体,因此,对这一论题的研究,既要把握作为社会有机体的实践主体的人,又要把握社会有机体的总体性。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一个总体化的过程,是人类实践活动推动着社会有机体的总体演化。社会主体在实践过程中改变自身的同时,也改变着社会。社会有机体的发展过程绝非一条线性的过程,它是一个自我生长、自我组织、自我演化的有机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运动和发展。在社会有机体总体化过程中,社会主体基于自身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总是力求将异己的社会变成属人的社会,从而丰富着社会有机体的内涵。所以说,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人的有机性与社会有机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社会主体好比社会有机体的“细胞”,社会有机体总体演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体的主体性、实践性、能动性的发挥以及社会主体间的多方面关系的建立。那么,对社会有机体发展规律的研究,必须从社会主体的实践活动及社会关系入手,考虑社会有机体内部结构及相互关系,注意社会有机体整体的有机性。社会有机性来源于社会有机体主体的能动性的实践活动,当然,它不仅包括主体的有机性,而且还包括主体与社会有机体之间,主体之间,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主体与自身之间的关系的有机性。社会有机体是社会主体实践活动的产物,但它反过来又可以制约人的行为,同时,还能通过其自身的有机性来推动机体的生产与再生产,从而为社会主体的生存及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在人的实践过程与社会有机体的发展进程的对立统一中把握社会有机体及社会有机性。本文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视阈,将过程哲学、系统哲学、社会学实证主义中社会有机论研究的相关概念、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合理的吸收和借鉴,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本文研究的视阈、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方法和范式,有利于对研究对象的科学、合理的认识,有助于对社会有机体及社会有机性进行总体把握。具体来说,本文一共由七章组成:第一章是导论。第一,明确提出为什么要研究社会有机论,我们从时代价值、理论自觉和现实回应这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第二,对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进行阐述,明确社会有机论研究旨在尝试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提供一些科学的理论资源,同时,为新时代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发展运行提供哲学依据。第三,对本论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扫描”,明确国内外对这一论题的研究进展。第四,找出研究这一论题的科学方法。第五,对本论题的研究难点和研究创新点进行说明。第二章是社会有机论的思想史考察。我们在批判吸收的前提下对社会有机论的思想史进行考察,具体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有机论思想、西方文化中的社会有机论思想、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追溯。这些理论学说都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的,因此,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对这些思想资源的掌握既要具有“历史”精神,还要具有“现实”关照。这样有助于我们对社会有机体及社会有机性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更为历史的、具体的、科学的把握。第三章是社会有机论的一般规定。首先,我们厘清了“社会”、“有机体”、“社会有机体”、“社会有机性”这些范畴,在此基础上对社会有机体与社会有机性的逻辑关联进行阐述。其次,对社会有机体与生命有机体、自然有机体进行了比较,旨在通过差异性的分析突出社会有机性的优越性。再次,通过对社会有机体与外部环境的交互关系的阐释,明确社会有机性的双重样态。最后,确证社会有机体的目的是实现社会有机性,而社会有机性通过其自身的内部机理来提升社会活力性、社会和谐性、社会活力性等,当然,社会有机体还有一个变异和突变的状态,这是社会有机性的质的“倒退”或“升华”。第四章是社会有机体形态演变的内部理路与社会有机性的生成基础。在对社会有机论进行一般性的研究之后,我们进入了对社会有机体形态的内部理路与社会有机性的生成基础的历史考察,然后深入到社会有机体形态的内部对其生成动因、演化机理,对社会有机性的生成条件进行多维探讨,以揭示出作为历史形态的社会有机体的规定性和演进机制。本章对社会有机体形态演变的历史考察是以生产方式的更替为依据,同时借助主体实践与生产方式的关系,对社会有机体进行四种形态的划分,即“无我型”、“依附型”、“独立-物化型”和“自由共享型”的社会有机体,与此相对应的社会有机性就是血缘有机性、农耕有机性、生产有机性和知识有机性。第五章是社会有机体的内部构成与动力生成。首先,明确社会有机体的要素构成,自然、人和人群共同体是社会有机体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结构也是在社会要素的相互关系中形成的。其次,对社会有机体结构的内涵、内部构成进行剖析,然后厘清社会主体与社会结构的互相制约、互相依赖、互相建构的关系。最后,对社会有机体结构进行“形态结构”和“分成结构”两个维度的研究,这样有助于我们对社会有机体结构进行更为深入、仔细的把握。第六章是社会有机体的实践进程与社会有机性的提升过程。社会有机体的实践进旨在塑造社会有机体的未来形态与满足社会有机体的未来理想。社会有机体的实践进路的核心问题是保持机体的健康发展和良序运行,在此过程中社会有机性提升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两者具备过程的一致性。当然,一方面,社会有机体健康发展与否、良序运行与否关系到社会有机性程度的高低。另外一方面,社会有机性程度越高,社会有机体总体发展水平也就越高。社会有机体发展运行水平和还是社会有机性程度的提高都离不开机体主体实践力量的发挥。第七章是社会有机论的现实关照,也即结论章。社会有机论的研究既要丰富理论内涵,还要关注现实。对社会有机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后,我们需要运用这一理论从总体的视阈对社会有机体的现实发展进行科学的掌握,它不仅可以提供本体论的意蕴,还可以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因此,我们首先明确社会有机论的目标在于构建有机社会;其次,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时代主题在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再次,强调了社会有机体的构建,社会有机性的实现都要通过发展和人的实践来实现;最后,确证了社会有机论研究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