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结合国际卫生合作发展趋势、我国参与国际卫生事务的策略、世界卫生组织及其对外合作方式,划分我国国际卫生合作的不同时期,梳理我国不同时期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策略的立场、关注问题、主要内容、合作方式等,归纳我国不同时期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策略特点,理清策略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际卫生合作策略建议,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回顾和现场调查方法。通过对我国相关统计数据、政府工作报告、法律文件、新闻报道、研究报告等资料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年度报告、决议、内部管理文件(财务报告、会议文件)等资料进行分析,梳理世界范围内全球卫生时期的划分、世界卫生组织不同时期的主要政策,归纳总结我国国际卫生合作的策略,并通过问卷及访谈分析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模式,展示我国参与世界卫生组织事务的重要方式。结果:全球卫生时期的划分包括卫生会议时期、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卫生合作时期和全球化与多边卫生合作时期。我国外交的不同时期以及相应的对外卫生合作特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寻求他国认同和单边援助时期(1949-1977),卫生外交是中国加深与其他社会主义兄弟国家亲密关系的手段之一;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正式化及逐步加深理解加强合作时期(1978-2002),大力开展和扩大与WHO的技术合作;多边际全球化合作时期(2003--),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为主的多边国际合作、区域性合作、双边合作、单边合作等多个层次,在国际卫生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是国际卫生领域最重要的行动者。通过各成员国的认同与自觉执行来实现协调与解决全球卫生问题,促进卫生保健工作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努力建立全球卫生治理新机制,包括为非政府组织参加世卫大会建立观察员制度,建立非国家和国家行为体对话机制,积极推进全球治理行动等。世界卫生组织的政策沿革,从大的方面讲可分两个阶段:1978年以前“一些人享有卫生保健”(health for some)阶段,选取重点、紧迫而又较容易干预的卫生问题,段强调对个别国家的“援助”。1978年后“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ealth for all)的工作阶段,强调的是帮助各国建设独立的、较为完善的卫生保障体系。从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世卫组织所处地位及工作重点,以及我国主要卫生问题和卫生政策三个方面分析,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1977)我国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当局霸占,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关系基本隔绝。中国参与WHO重要会议,只缴纳会费,基本不享受权益。第二阶段(1978-2002)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也逐步启动并日益多样化,协调会议、合作项目、技术合作、会议、合作中心等多种合作方式逐渐形成。第三阶段(2003-)在延续原有的项目、会议、合作中心等方式外,合作方式已经进入国家战略合作层面。中国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发展中起到了愈加重要的作用。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的主要合作模式可归纳为三类,即国家合作战略、合作中心和双年度规划预算项目。国家合作战略支持我国的卫生政策、战略及计划;合作中心,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为世界卫生组织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双年度合作项目以我国卫生体系发展需求为中心,为国家卫生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循证的依据。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内容不断丰富、领域不断增加,经历了从被动接受援助到主动参与世界卫生组织事务的过程,在双方互动博弈中,会员国的利益和价值取向、领导人的价值取向、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转变、卫生的发展与挑战、援助和伙伴关系的建立以及资金支持都成为影响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策略制定。未来,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可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在全民健康覆盖、健康问题社会决定因素研究、卫生系统建设、知识传播、能力建设、技术开发和政策支持等即满足我国自身需要又符合世卫组织重点领域方面加强合作,分享经验。结论: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加,因此要在全球卫生变革中提出符合我国最佳立场的建议,全面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比如完善国际卫生合作机制、参与全球卫生标准制定等。同时,我国应在全球卫生治理领导力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我国一旦承诺就应该积极履行,并自觉接受国际社会监督。世界卫生组织战略重点、政策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卫生问题,我们应区别对待这些问题,充分利用国际经验和资源,为解决我国实际问题作贡献。建议:结合全球卫生发展趋势、我国健康领域的实际需要,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所处地位和自身优势、重点,进一步发挥我国国际影响力,促进全球健康,为未来合作策略制定提出如下建议:选择重点领域,加强多边和双边合作;充实我国健康领域的国际性人才;积极履行国际承诺,接受国际社会监督;通过我国对外医学援助和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广研究成果传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