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随着高血压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包括高血压、高血脂、老龄等在内的多个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颈动脉作为全身中型动脉的代表,其硬化程度可反映全身其它大中动脉的硬化情况,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亚临床表现,可作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标志和能够独立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已有研究报道颈动脉IMT与收缩压和脉压密切相关,与舒张压的关系尚不确定。由于脉压是个相对数,不能全面的评估颈动脉IMT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分析颈动脉IMT与动态血压的关系。目前关于颈动脉IMT与尿酸呈正相关的研究也有报道,然而,现研究已证实,尿酸是人体天然抗氧化剂,可保护血管不受氧化应激,并且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成正比。故目前尚不能确定尿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本研究探讨颈动脉IMT与动态血压和尿酸的关系,期望能够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证据。 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既往史、实验室检测资料等。根据颈动脉IMT情况分为增厚组65例(IMT≥0.9mm)与正常组40例(IMT<0.9mm),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和动态血压的差异;颈动脉IMT与一般资料和动态血压的单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TC、HDL-C、LDL-C、UA、24hSBP、24h-PP、dSBP、D-PP、nSBP、N-PP的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1.颈动脉IMT增厚组24hSBP、dSBP、nSBP、24h-PP、D-PP、N-PP均高于正常组,两组间的24hDBP、dDBP、nDBP、OSBP、O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颈动脉IMT增厚组UA高于正常组(405.41±104.43 vs364.85±68.5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颈动脉IMT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HDL-C(r=0.196)、LDL-C(r=0.209)、UA(r=0.196)、dSBP(r=0.291)、nSBP(r=0.276)、24h-PP(r=0.302)、D-PP(r=0.274)、N-PP(r=0.291)弱度正相关;与24hSBP中度正相关; 4.回归分析得出24hSBP、UA为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IMT=-0.016+0.00524hSBP+0.008 UA。 结论: 1.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IMT与24小时、白天、夜间收缩压和脉压关系密切,与舒张压和诊室血压无关; 2.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IMT与尿酸密切相关,高尿酸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