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6%左右。2009年正值建国60周年,建国前出生的人完全步入老年阶段,接下来老化的将是在建国后第一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出生于1950—1959年之间),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他们的养老问题也正是国家面临的难题所在。本研究认为,队列效应的存在使得“五○队列”在养老意愿上表现出与“四○队列”不同的特点,而这一队列效应正是由于“五○队列”在他们成长的重要生命阶段经历了新中国重大的社会变迁所致。本研究对天津市和南京市两地50—69岁人口的养老意愿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组在就业情况、是否下岗、是否一直居住在城市、兄弟姐妹健在人数、和配偶如何认识、曾生育子女数、个人月开销、个人月食物开销、个人月医药开销、自评身体健康状况和自理程度上表现出显著差异。本研究继而建立了养老意愿决策模型,并采用逻辑斯蒂回归方法进行了计量分析,并得出“低就医组”比“高就医组”的人更可能愿意入住养老院、“中收入组”比“高收入组”的人更有可能愿意入住养老院等结论。分析结论以后发现,有悖于一般研究结论之处恰好印证了养老意愿中队列效应的客观存在。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方法论上有所创新。关于老年人养老意愿的研究虽然不少,但本研究首创性运用队列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其次,研究发现了影响养老意愿自变量的作用机制:年龄组在月收入和月医药保健开销上的显著差异是分别通过队列作用和年龄作用起到的;而健在子女数和对“养儿防老”观念的态度则共同受到了队列作用的影响。第三,研究对象的选取。选取“准老年人”群体和“低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这些人生活大都可以完全自理,他们比高龄老年人更有选择养老方式的余地,同时由于即将步入或刚刚步入老年阶段,养老问题对他们来说比其他群体来得更加迫切。因此,研究这一群体对今后养老政策的制定更具现实意义。根据研究结论,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倡导养老观念转变,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政府出资建立中低档养老机构,社会力量兴建高档养老机构;完善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设立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