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元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韩城党家村民居雕刻中的博古图像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对党家村石雕、砖雕、木雕雕刻中的博古图像进行分类,并总结其图式规律,试图将博古图像在空间上还原至民居雕刻上的装饰纹样,在时间上将其归复于清代发展的鼎盛时期,从党家村民居雕刻中的博古图像的表现形式、图式规律探究其博古图像组合形式来源,以及党家村博古图像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即从形式呈现到形式分析,再由形式分析到内涵挖掘的结构进行论证,企图从党家村博古图像这类小的视觉艺术现象,来窥探明清时期党家村民众所崇古、崇文、崇仕的社会文化风尚。 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党家村民居雕刻中博古图像的形成与发展,认为博古图像是从著录到图绘,从图绘到纹饰再到图绘的一个衍化与发展的过程,本文将研究对象定位于博古图像作为纹饰装饰在民居雕刻当中的这一部分,以石雕门墩石中箱型门墩石上的博古图像最为精美独特,并利用类型学按照雕刻中博古器的造型将门墩石上的博古图像分为:A型:鼎型器,B型:炉型器,C型:其他类型三种形制。第二部分从博古图像的构成形式入手,总结出博古图像在布局上呈对称性分布,方形构图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对党家村博古图像图式规律的总结与归纳,笔者将其定名为“炉瓶三式”及其组合形式来源于“炉瓶三事”的搭配形式。第三部分,通过利用平行材料对比分析党家村博古图像雕刻物象中所体现出来的崇古之风和崇文观念,进而探讨博古图像生成与演变过程中蕴含的多种文化内涵。博古图案作为民居雕刻上的一种装饰艺术,不仅具有视觉上的审美享受,更重要的是一种物化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