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剩女”一词在网络中出现并迅速成为热门话题,2007年,“剩女”成为被官方认可的正规词语,2016年,“剩女”现象再度受到热议。媒体拥有社会文化的反映者和建构者双重身份,其对“剩女”媒介形象的塑造和呈现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内在本质。因此,研究“剩女”的媒介形象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本文以框架理论为基础,选取新浪网新闻频道2011年至2015年关于“剩女”的新闻文报道文本作为分析样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框架的选择和重组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试图探究“剩女”媒介形象的呈现内容和呈现方式,并从社会现实角度对“剩女”媒介形象和其社会形象进行对比分析。本文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其目的在于通过梳理媒介形象和“剩女”媒介形象的相关研究来呈现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同时明确本文所用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所用理论以及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为主体部分,包括了第二章和第三章。这一部分使用框架分析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剩女”媒介形象呈现内容和呈现方式进行研究,得出“剩女”媒介形象的两种基本模式,以及“剩女”媒介形象在呈现方式存在新闻专业主义与社会观念博弈的情况。 第三部分为思考与总结部分,包括了第四章和第五章。这一部分通过对“剩女”社会现象的探究,分析“剩女”现象的存在性和“剩女”群体现状,并与“剩女”媒介形象比照,发现媒体建构了相对客观的“剩女”媒介形象,但“剩女”媒介形象在建构过程中受到新闻个人化、新闻消费化、新闻正常化的影响,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失衡和异化。最后从性别认知、话语权、选择、重组等环节入手,提出“剩女”新闻报道的改进建议。 此外,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前人所做的“剩女”媒介形象研究基本认为“剩女”媒介形象完全是媒体对于“剩女”群体的建构,扭曲了原有的社会现实,而在本文的研究结论中,笔者通过对比发现了些许不同之处,即“剩女”媒介形象虽然在建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颇,但是总体上还是媒体对于“剩女”社会现象的一种事实性呈现。此研究结果或许可为后来人继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