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中国老年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亿零243万,占总人口的14.9%。而根据联合国传统标准,超过14%即是“老龄社会”。可见,我国已迈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的增多促使养老服务的需求增多,社会的养老压力也随之上升。据此,本研究者认为可以尝试探索和实践一条充分运用老年群体服务老年、服务社会的活力型养老道路。我国本土的社会工作正处于探索发展时期。由于社会工作专业的舶来品属性,社会工作行业和社会工作者都亟待在中国本土被大众认可和被需要,并探索一条适应国内社会环境的发展道路。由于人们对社会工作的低度认知,社工团队在进驻社区之初也遇到了较多阻力和困难。本研究尝试以老年志愿者小组为切入点,着力进行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引导志愿者协助社工开展多样性的社区服务,也帮助社工团队实现更好的社区融入。本研究是以老年志愿者小组为研究对象,以M社区服务中心为实地调研单位,以小组动力学和增能理论为理论依据,采用参与式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应用性研究。本研究中所呈现的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团队进驻社区的初期,探索如何通过小组工作的专业方法,充分挖掘和链接社区资源,引导和协助老年志愿者建立志愿者团队并提升志愿服务精神和质量的实践过程。从理论意义而言,小组动力对小组工作的过程和结果都产生重要影响,小组动力所涉及到的小组凝聚力、小组气氛、小组成员的关系发展等内容是衡量小组成效的重要依据,关于小组动力的研究应得到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研究的高度重视,从理论角度提升社会工作者实务工作的专业化。从现实意义而言,小组工作由于其在群体成长和社区发展中的有效性和便捷性,是社区社会工作领域中的重要工作方法,在社区资源方面,老年群体也可作为社区服务的提供者,由社工挖掘这些人力资源并进行相应的培育和运用,关于小组工作运用于老年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研究可为社区社工运用老年资源服务社区提供参考价值。本文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阐述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文献回顾及研究设计;第二部分介绍了以M社区作为研究个案的基本情况,并从需求角度出发,分别考察和评估了社区对志愿服务的需求、社区服务中心对志愿者的需求以及老年志愿者自身的需求,阐明了老年志愿者小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三部分呈现了完整的小组工作过程,并根据小组动力学及增能理论对小组工作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了评估;第四部分从问题视角出发,着重分析了小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小组工作的外部结构、小组工作的设计及小组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第五部分作结,指出小组工作运用于老年志愿者志愿精神培育小组的可操作性和发展性,认为老年志愿者的志愿精神培育小组具有实践价值。通过分析和评估老年志愿者的志愿精神培育小组,本人认为老年志愿者的志愿精神培育小组基本实现了既定的小组目标,充分激发了小组组员的凝聚力,实现了组员志愿精神的提升,并建设了一支有志愿服务意识和能力的老年志愿者队伍。但由于小组活动场地等外部结构的限制、小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因小组工作者实务经验不足而导致的问题等,本研究者认为老年志愿者的志愿精神培育小组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志愿者小组依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在条件更加成熟的情况下,也可尝试设计和开展多年龄层、多人数的志愿精神培育小组,使小组工作运用于更广泛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促进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高效的协作开展社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