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创作的小说和文学评论为研究对象,在生态批评理论视域下,运用文本分析和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等方法,发掘库切的作品中蕴含的自然和生态元素,分析库切在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等诸多问题上表现出的个性化视角和观点,以及他对当前主流生态主义思想和理论的接受与批判,并探究库切的个性气质、文化背景以及东方作家的独特身份对他的生态观念产生的影响,以期描绘出库切生态意识的整体面貌,揭示其作品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生态性特征,并探讨库切为当今世界生态思想的发展和生态文学创作带来的启示。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概括陈述了库切的生平和创作情况,梳理了先前国内和国外库切研究的成果,介绍了对库切作品进行生态批评研究的理论依据和主要研究方向。第一章主要依据库切的自传体小说、文学评论和其它历史资料,考察库切少年和青年时代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尤其是其特殊的家庭环境、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对库切早年生态意识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库切在音乐等方面表现的独特的艺术气质和多元化的后现代学术背景,探寻库切生态意识的缘起。第二章聚焦于《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中以动物权益问题为中心的大量演讲和辩论,结合现代生态伦理思潮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分歧,分析小说主人公与来自不同学术立场的思想言论的对话和交锋,从中梳理库切的生态伦理观念,以及他对当前主流生态主义思想和动物权益运动的批判性态度,论述库切将诗性与理性相结合的独特思维及其思想价值。第三章以《耻》为主要研究对象,关注库切对人与动物的相通之处的着力表现,分析库切作品中表现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紧密联系,并结合科学生态批评的理论视角,解读小说人物在遭遇反生态的社会现实后,通过改变人生道路的选择,来积极适应生存环境并寻求良性社会生态的艰难历程,同时针对此前相关研究中的观点提出不同见解。第四章从后殖民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探讨殖民地历史和殖民主义的遗留文化如何影响了库切对生态问题的观察角度和表现方式,其中第一节重点关注库切多部作品中将种族主义和物种主义纳入同一视野的特点,第二节则主要针对某些西方学者否认《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的生态批评价值的观点,尝试运用后殖民生态批评和科学生态批评理论对其做出辨析和反驳,论证该作品独特的生态性特征,并立足于东方国家的文化立场,论述该作品的重要意义。第五章综合考察库切各部小说作品的写作形式和风格,分析其生态审美特点,其中前两节主要关注库切对生态景观的独特描绘,以及他的对话性、复调性、开放性的小说风格和多变的小说写作形式中蕴含的生态美,第三节则针对此前某些研究者从单一理论视角出发对库切小说进行生态批评所导致的片面性解读,进行剖析和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