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2009年开始实行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商品林的参保率有明显的上升,但近年来参保面积的增长率不高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说明补贴政策效果不佳,需要优化政策,设定合理的补贴比例,因此本文通过对补贴比例影响因素的分析,从保障水平和地区差异这两个角度研究补贴政策差异化,从而为设定科学的补贴比例提供参考方向。首先通过林农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显著性研究,验证了保障水平是支付意愿的极显著影响因素,基于支付意愿与补贴比例的关系,分析保障水平对补贴比例的影响,为研究不同保障水平下的差异化补贴比例奠定基础。然后通过条件价值法对福建省清流县的林农进行问卷调查,用概率单位法测算在三组不同保障水平下补贴比例的估值,结果显示保障水平越高,林农所能接受的政府补贴比例越低,因此对选择保障水平较高的林农,应设置较低的补贴比例。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保费补贴分为中央补贴和地方补贴,各地区经济财政实力、对林业产业的重视程度以及森林灾害的发生情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而目前中央采用同一补贴比例的方式,导致各地区森林保险发展不均衡。本文运用SPSS软件对全国参与保费补贴政策的24个省(市、区)进行聚类分析,将24个省(市、区)分为五大类,建议对不同类别的地区设定不同的中央补贴比例,从第一到第五类应逐级提高中央补贴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