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1975年流亡法国的捷克裔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当代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位小说理论家。昆德拉著作颇丰,迄今为止,在小说方面,他已创作、出版1部短篇小说集、9部长篇小说、3部理论性随笔集。不夸张地说,几乎他的任何一部小说出版后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凭借小说创作,昆德拉赢得多个国际文学大奖,并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国外的昆德拉研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研究较为深入、系统,现今已取得较多成果。国内的昆德拉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上看,研究较为深入但不够全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此外,因为昆德拉不断有新作问世,创作具有未完成性,因此,现今对他的研究将会更加全面。论文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借助相关批评理论,对昆德拉的小说理论进行了简单梳理,并重点研究了他的小说实践(小说主题与小说文体),最后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了昆德拉的小说理论与小说实践的当代意义。论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昆德拉的生平及创作经历,梳理了昆德拉的文学身份,并对中国的昆德拉研究作出简要评述。第二部分主要从小说的定义、品性、形态、历史、未来五个方面梳理了昆德拉的小说理论,并指出其小说理论的局限及意义。第三部分从主题与文体两方面对昆德拉的小说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指出其小说勘探了“存在”的多种可能性,为现代人绘制出一幅背景黯淡、内里真实的“存在之图”,揭示出现代人荒谬的生存处境;其具有独特复调结构、音乐性与思辨性风格的小说文体亦为当代小说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式。第四部分对昆德拉的小说理论与小说实践进行整体观照,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昆德拉的小说理论多来自其对自己与他人小说的批评与阐释,与小说实践具有同步性;其小说实践也受到自身小说理论的观照,并承担起“第三时”小说的历史使命。最后,论文总结了昆德拉小说理论与小说实践的当代意义,肯定了昆德拉对小说艺术作出的贡献,并对昆德拉以及今后的昆德拉研究提出进一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