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于2015-2016年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进行,以三种软米粳稻类型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稻麦两熟条件下,系统的比较研究了软米水稻不同播期(5月21日、5月26日、5月31日、6月5日、6月10日、6月15日)对不同类型软米水稻的产量及其结构、生育期、温光资源、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明确该地区软米水稻的适播期,为沿江地区水稻的高产栽培建立配套技术,提供理论支持。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播期对不同软米水稻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类型水稻的生育时期相应延迟。中熟中粳与迟熟中粳类型品种在设置的6个播期中均能安全成熟,而早熟中粳类型品种在设置的最后2个播期中未能完全成熟。随着播期的推迟,各类型水稻品种的主要生育期,全生育期明显缩短,三种类型品种拔节、抽穗、成熟期分别推迟2-12d、1-5d、1-4d,全生育天数缩短4-20d。进一步分析其主要生育阶段可知,全生育期的缩短主要表现为播种到拔节阶段天数的减少,而拔节至抽穗期与抽穗至成熟期天数相对稳定,减少较少。本试验设计的播期范围内,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抽穗前积温和光照时数的显著差异导致了各类型品种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各类型品种的温光利用率随播期的推迟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2)播期对不同品种软米水稻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类型软米水稻在设置的6个播期内,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均逐渐降低;产量构成因素随播期的推迟变化有所差异,播期推迟主要影响穗数、穗粒数、结实率,且均随播期的推迟呈递减趋势,而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穗数、穗粒数、结实率三个因素中,穗粒数受播期的影响最大,穗数变化程度较小,群体颖花量主要因穗粒数的影响变化程度较大,说明播期推迟主要影响是减少软米水稻群体的库容量,这也是导致产量随播期推迟而降低的主要因素。(3)随着播期的推迟,三种类型软米水稻主要生育时期植株含氮率与氮素积累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在不同的生育阶段(播种-拔节、拔节-抽穗、抽穗-成熟)氮素积累量的差异上可以看出,随着播期的推迟,氮素的阶段积累量也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播种-拔节期积累的氮素占整个生育时期氮素积累量的比例呈现增加的趋势,而拔节-抽穗期、抽穗-成熟期积累的氮素占整个生育时期氮素积累量的比例却呈现下降的趋势,并且在拔节-抽穗期的氮素积累量最高,抽穗-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量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