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治话语是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分析政治话语是人们关注政治的一种方式。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来分析政治话语,以揭示其背后的政治意图和意识形态。但以往的研究大多偏重于政治话语中的教育、经济和外交等话题,较少将发展这个话题作为研究重点,即对发展话语的关注度不够。本文选取了从2010年到2016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中的发展话语为语料。其中中国政府工作报告7篇,共59255字;美国国情咨文7篇,共47666词。本文采用了 Pragglejaz Group (2007)提出的隐喻识别方法,对两种语料中的隐喻进行查找和识别,并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对其按照源域的不同进行分类。旨在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中典型的概念隐喻有哪些?(2)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中使用的概念隐喻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3)这些相似点和不同点背后的认知理据是什么?本文以Lakoff& Johnson(1980)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框架,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中方语料中典型的概念隐喻有:旅途隐喻,建筑隐喻,战争隐喻,有机体隐喻和圆圈隐喻;美方语料中典型的隐喻有:旅途隐喻,建筑隐喻,战争隐喻,有机体隐喻和宗教隐喻。其中相同的隐喻有旅途隐喻,建筑隐喻,战争隐喻,有机体隐喻,而圆圈隐喻和宗教隐喻是各自语料中所特有的。(2)两种语料中相同的概念隐喻存在用词频率和表达形式的异同。在用词频率上,两种语料中相同概念隐喻中的很多隐喻表达的出现频率都很高,但是中方语料中的隐喻表达的总体数量明显多于美方,特别是建筑隐喻,在中方语料中的占比为28. 1%,而在美方语料中仅占9. 5%。在表达形式上,相同概念隐喻的很多隐喻表达相似,但其中也有少量子目标域不同。同时,不同的概念隐喻在两种语料中表现了其各自语用特征。例如圆圈隐喻的主要作用是体现执政党的核心地位。宗教隐喻的主要作用是给公众提供更多精神上的力量。(3)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式,两种语料中概念隐喻的相同之处是基于人类对外部世界的共享的身体认知或经验认知而产生的共同的理想化认知模式,不同之处基于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环境、价值观和宗教意识形态方面产生的不同的理想化认知模式。总之,通过对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中的发展话语进行概念隐喻对比分析,揭示了隐喻在意义表达和建构方面的强大解释力和说服力,有利于政府将政治思想有效地传达给公众。同时,为更好地进行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英互译和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