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但加入世贸组织后迅速发展并成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部分。并购是企业扩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最基本的并购动机是协同效应,包括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等。对于汽车企业,技术协同效应也是重要的考量。吉利并购沃尔沃是民营汽车企业并购规模最大的,迄今为止并购最成功的典型案例。论文尝试以该并购为对象,评估其协同效应的价值和分析协同效应的产生原因。论文首先介绍了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情况,这是典型的战略并购。吉利于2008年开始向处于财务困境的沃尔沃提出并购意向,持续至2010年3月收购成功。吉利最终获得沃尔沃的100%股权和独有专利,但不享有沃尔沃参与其他企业研发的知识产权。论文其次采用现金流折现模型和实物期权模型评估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协同效应的价值。(1)采用反事实模拟的方法,假设沃尔沃未被收购,采用现金流折现模型估计沃尔沃在2010年的市值E(V_volvo)为76.05亿美元;(2)采取实物期权模型估计沃尔沃所创造的协同效应市值E(S_volvo)为8.81亿美元;(3)采用反事实模拟的方法,假设沃尔沃未被收购,采用现金流折现模型估计总协同效应市值E(S_total)为10.27亿美元,倒推得到吉利所创造的协同效应市值E(S_geely)为1.46亿美元。论文最后从技术协同、经营协同、管理协同和财务协同分析了协同效应产生的原因。分析发现:(1)技术协同发挥了明显作用,2009年前吉利发明专利为个位数,但2014年之后年均接近90项;并购前每年推出新车1至2款,但并购后最高年份推出新车7款。(2)经营协同效应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收购后2010-2014年销售净利率、资产回报率等继续保持下降,但在2014年后迅速上涨;(3)管理协同效应的作用有限,管理费用等同样也是在2014年开始下降,但相比并购前下降程度不大;(4)财务协同效应的作用同样有限,特别是偿债能力未有太大改善。综合来看,吉利并购的协同效应总体上源于技术协同。技术协同推动吉利战略目标达成。结合案例分析,论文对汽车行业的并购给出启示和建议。论文的主要贡献是,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案例,采用反事实模拟并结合现金流折现模型和实物期权模型评估协同效应的价值,分析并发现技术协同是并购协同效应价值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