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调强放射治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两种治疗计划在靶区适形度、危及器官受照射剂量和体积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保乳术后首次放疗的患者10例, PS评分均≤1分。其中左侧乳腺癌6例,右侧乳腺癌4例。所有患者均设计两种治疗计划。第一种为调强放射治疗,瘤床同步加量,设定处方剂量全乳腺PTV:50.12Gy/28次,1.79Gy/次,5次/周。瘤床PTV2:60.2Gy/28次,2.15Gy/次,5次/周。第二种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期电子线瘤床补量10Gy,全乳腺处方剂量:PTV:50Gy/25次,2Gy/次,5次/周。局部瘤床用9~12Mev-E电子线推量10Gy/5次,2Gy/次,5次/周。对两种治疗计划的适形指数、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MRT组的适形指数0.696±0.650明显高于3D-CRT治疗组0.608±0.759,P值为0.037<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MRT组患侧肺Dmean、V5、V10、V20的均数分别为15.10Gy、51.24%、37.45%、26.72%,3D-CRT组患侧肺Dmean、V5、V10、V20的均数分别为15.02Gy、34.29%、29.46%、30.20%。IMRT组总肺Dmean、V5、V10、V20的均数分别为8.51Gy、27.34%、21.08%、14.42%,3D-CRT组总肺Dmean、V5、V10、V20的均数分别为8.19Gy、19.02%、15.50%、16.01%。经统计分析IMRT组患侧肺Dmean、V10及总肺Dmean、V10、V20与3D-CRT组无统计学差异,而IMRT组患侧肺的V20较3D-CRT组减少了3.48%,患侧肺与总肺V5则分别增加了16.95%与8.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左侧乳腺癌IMRT组心脏Dmean、V5、V30的均数分别为6.49Gy、23.24%、7.08%,左侧乳腺癌3D-CRT组心脏Dmean、V5、V30的均数分别为7.49Gy、19.42%、9.26%。经统计分析IMRT组心脏Dmean与3D-CRT组无统计学差异,而心脏V30则较3D-CRT组减少了2.18%,心脏V5则较3D-CRT组增加了3.7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右侧乳腺癌IMRT组心脏Dmean、V5、V30的均数分别为3.25Gy、24.20%、0,右侧乳腺癌3D-CRT组心脏Dmean、V5、V30的均数分别为2.15Gy、6.60%、0。经统计分析IMRT组心脏Dmean与3D-CRT组无统计学差异,而心脏V5则较3D-CRT组增加了1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强放射治疗组较三维适形放疗组有更好的靶区适形度,而且降低了心肺的高剂量照射体积,但却增加了心肺的低剂量照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