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嘉靖、隆庆、万历年间,随着东南沿海倭患迭起,明人兴起一股私家修撰日本著作之风。该时期研究日本著作之多,数量之大,远甚于前朝历代。对此,本文首先概述了这一阶段士人所修撰的有关日本著作。将其分为“有关日本的专著”、“涉及日本的著作”和“御倭著作”三种类型予以论述。大体上,明人修撰的这些著作多为御倭经世之作,它深刻反映了此时明人对倭寇和日本国内民众的看法。明人的日本观随时代变化和明日关系的张弛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明人的代表性著作而得到反映。根据成书时间的先后,其演变大体是:薛俊在《日本考略》一书中强烈地表达出对倭寇的憎恶,将倭寇视为狼子野心、狡诈贪婪之徒,近乎将入侵者完全等同于日本人;郑若曾通过走访与调查作《筹海图编》,其贡献在于辨别了倭寇与国内日本民众之间的界限,认为倭寇所用的某些战术可为我所用;郑舜功通过实地访问,认为日本人“良莠不齐”,其所著《日本一鉴》一书不乏流露出对日本人某些同情、溢美之意;谢杰之之《虔台倭纂》及赵士桢之《倭情屯田议》则结合前人著作之观点与亲眼目睹壬辰战争之现状,逐渐认识到日本并非无关痛痒的“蕞尔小国”,警示朝廷应予以重视。总之,这一时期明人日本观具有以辨别“倭”与“寇”为主流、对日心态呈现矛盾性和受传统华夷观影响等特点,这些认知对明朝当时国家防御政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