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于2003-2005年在江苏泰兴市农科所试验场、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进行,以弱筋小麦品种扬麦9号、扬麦13和宁麦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磷素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产量与改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单位面积施磷量及磷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和产量结构有显著的调节效应。磷肥施用量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在总施磷量(P2O5)小于108 kg/hm2时,随施磷量的增加产量增加,当总施磷量大于108 kg/hm2时,随施磷量的增加,产量下降;产量构成因素千粒重、穗粒数和每亩穗数随施磷量增加的变化趋势与此一致。在总施磷量相同的条件下,以基追比5:5的处理产量最高。2.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动态呈“高-低-高”变化趋势,于花后21天达到谷值。籽粒发育与灌浆充实过程中,清、球蛋白含量逐渐下降,而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逐渐上升;清蛋白和球蛋白主要在籽粒灌浆初期形成,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主要在灌浆中后期积累。3.弱筋小麦籽粒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和积累量均呈“S”型变化趋势,籽粒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积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且总淀粉积累速率>支链淀粉积累速率>直链淀粉积累速率。籽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在花后21-28天。4.在含磷量较低的砂土地上,在施磷量(P2O5)0~108kg/hm2范围内,增加施磷量,可以提高弱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和籽粒容重,淀粉及其组分含量呈下降趋势;施磷量(P2O5)超过108kg/hm2,增加施磷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和籽粒容重下降,淀粉及其组分含量上升。在总施磷量相同的条件下,拔节期追施磷肥的比例在50%以下时,随着追肥比例的增加,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和籽粒容重提高,淀粉及其组分含量呈下降趋势:当追肥比例超过50%后,进一步提高拔节期追施磷肥比例,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和籽粒容重下降,淀粉及其组分含量上升。5.小麦一生中植株含氮量与含磷量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在出苗到越冬期最高,在返青期有个回升高峰,随生育进程推移逐渐下降,不同施磷量与磷肥运筹处理间表现一致。植株含氮量与含磷量均以108Kg/hm2施磷量处理最高,在总施磷量相同的条件下基肥:拔节肥=5:5处理的含量最高,不同处理间叶片、茎鞘含氮量、含磷量的变化与全株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6.不同施磷量或施磷运筹处理间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干、湿面筋含量的变化程度相对较小且均符合国家弱筋小麦品质标准,即使是蛋白质含量及干、湿面筋含量最高的108Kg/hm2施磷量处理或基肥:拔节肥5:5处理也未超标,因此可主要根据不同施磷量处理间产量表现决定施磷量与施磷方式,本试验以施磷量为108 Kg/hm2,基肥:拔节肥=5:5的方式为最优,可协调弱筋小麦产量与品质、实现优质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