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历经了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逐渐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服务行业的增加值比重和就业份额得到大幅提升,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1978年的24.60%上升到2017年的51.60%;服务业就业份额从1978年的12.20%上升到2017年的44.91%。服务业的结构、就业效应、效率提升等问题,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总体上看,中国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出经济学中所谓鲍莫尔成本病(Baumol’s cost disease)的特征,即,在服务业就业份额和规模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其劳动生产率并没有表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在中国服务业快速发展过程的过程中,服务业的鲍莫尔成本病的程度如何?其成因是否符合鲍莫尔-富克斯假设的机理解释?对这一假说的经验验证,不仅有助于检验鲍莫尔-富克斯假说本身,也有助于认识中国服务业演进过程中的特征变化。本文首先梳理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结构的相关理论基础,重点阐述了鲍莫尔和富克斯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停滞性的机理性解释,在鲍莫尔等人的理论基础上,本文首先对中国服务业规模、就业总量变化和劳动生产率进行了统计描述,统计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鲍莫尔成本病特征。但这一症候的程度和成因如何?是否符合鲍莫尔福克斯假说?在鲍莫尔的模型基础上,本文将服务业具体划分为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业,以此建立基于服务业内部结构视角的鲍莫尔非均衡增长的三部门扩展模型,并用中我国服务业2004年至201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的相关结论是:(1)中国服务业的“鲍莫尔成本病”主要是由于生活性服务业的被动扩张所致;(2)而“鲍莫尔成本病”出现的直接原因是生活性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缓慢,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生活性服务产品自身的特性导致的;(3)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使其关联产业与整体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高,有利于延缓和减轻“鲍莫尔成本病”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2)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行业产业的关联;(3)有效提高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4)完善制度建设与政策规范,为服务业的发展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