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气候变化将会严重影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从而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这一严峻问题,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气候变化不再仅仅是自然科学的问题,更是社会经济、政治外交和国家关系等领域的共同问题。目前,有两方面的战略应对气候变化,一个是减缓战略,一个是适应战略。面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更为脆弱和敏感,因此,适应战略对于发展中国家更为重要。适应即将成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一个新的重要议题。
面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和国际谈判的压力,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制定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到目前为止,国家脆弱性和适应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选择气候变化情景和影响研究上,而尚未开展对适应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的研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简称适应战略(adaptation strategy),对一个国家而言,是指应对气候变化(包括气候变异和极端事件)影响的总体计划,包括一系列的以降低国家的脆弱性为目的的政策和措施。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构建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框架,简称国家适应战略框架。
一、首次建立了“适应战略开发(评价)”的政策模型.在分析适应问题研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应战略开发(评价)”的政策模型,将适应问题的研究从影响评价、脆弱性评价、政策开发的阶段,推进到战略开发的高度。在继承原有模型优点的基础上,其特点是:研究对象为国家适应战略;更加强调适应政策措施在战略框架下的体系化、综合化;将现行的其他战略纳入模型的考虑范畴,明确了适应战略应与现行其他战略相协调;考虑减缓与适应行动的优化组合,改变减缓与适应政策措施的对立和割裂状态。
二、首次构建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框架,并提出了各部分设计理论和政策体系。国家适应战略框架共包括5个部分:战略定位、目标、方针和原则,优先领域,实施性适应措施,促进性适应措施,国际合作。依据“适应战略开发模型”,本文提出了各部分的设计理论,并探讨了相应的政策体系和内容。
(1)确定了国家适应战略的定位、目标、方针和原则。在将适应战略与中国现行的其它相关战略相协调的理念下,本文分析提出将适应战略放在气候变化总体战略中的首要位置、与环境保护战略紧密结合、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纳入可持续发展主流的战略定位,进一步确定了适应战略的目标、方针和原则。
(2)提出了适应战略中选择优先领域的“一个突出和三个兼顾”的原则,并提出了确定全国性优先领域的条件。依据此原则和标准,确定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的全国性优先领域为防灾减灾、水资源、农业和生态系统四个领域,并阐述了各自的任务。
(3)建立“实施性适应措施的指标体系”。依据此指标体系,从降低系统暴露性、降低系统敏感性、影响非气候因素、直接针对不利影响等四项指标,逐项分析了全国性优先领域(防灾减灾、水资源、农业和生态系统领域)和部分区域性优先领域(海平面上升和荒漠化领域)应采取的实施性适应措施。
(4)提出适应战略的六方面促进性适应政策。一是资金机制方面,提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资金渠道,积极争取新的国际适应资金,加大国家对适应资金的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二是技术措施方面,分析了适应的技术措施应具备的特点,适应技术研究的重点和适应技术措施选择的依据;三是在体制安排方面,参照多数国家的情况和我国的特点,建议将国家环保总局作为中国政府适应气候变化项目活动的主管机构;四是提出8个方面的重点政策;五是分析了适应能力建设的内涵和主要内容,提出了适应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最后,在适应气候变化的宣传教育方面提出发挥媒体的主流宣传作用、注意抓好学校教育、积极举办公共宣传活动。
(5)针对适应问题提出国际合作的立场、原则和合作的重点。本文分析了适应问题国际谈判的四个难点:不公平的现实、公平的核心问题—资金和技术转让机制、适应基线的选择、减缓和适应的认识分歧。在此基础上,针对适应问题提出国际合作的立场、原则和合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