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岭南地区小儿的母乳喂养情况及饮食习惯的调查,阐明小儿日常生活饮食调护对小儿脾虚证形成的重要性,以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指导临床,为临床实施合理的饮食调护提供理论依据,减少小儿脾虚证的发生,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现况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筛选2008年3月~2009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儿科门诊200名小儿脾虚证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初步资料、数据,对患儿的一般情况、母乳喂养情况、饮食习惯进行总结,通过统计分析,明确各种不良喂养方式对小儿脾虚证形成的影响。结果(1)基本情况: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205份,回收20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97.56%,经检查和核对,合格率为100%,其中男115例,女85例。年龄最小是6个月,最大是81个月,平均年龄42.1个月。(2)患儿出生时一般情况:出生时体重低于2kg的有6例,占到3%,早产的20例,占到10%,剖腹产92例,占到46%,双胎的5例,占到2.5%。(3)患儿出生后喂养方式,母乳喂养的有156例,占到78%,人工喂养的44例,占到22%,有82%的患儿吃到了初乳,4月龄内母乳喂养的97例,占到48%,断奶时间在5~8个月的是140例,占到70%。(4)患儿辅食添加情况,所有被调查的患儿均有添加辅食,辅食添加率为100%,但开始添加辅食的月份有所差异,基本上家长都能意识到在4~6月份逐步添加蔬菜、蛋类及禽肉类,但在营养补充剂添加方面,有5%的被调查者没有添加过钙剂、鱼肝油等,有33%是超过六个月才开始添加。(5)患儿饮食习惯,本次调查显示六个月以后仍有夜间喂奶的有184例,占到92%,其中2次以上的有93例,占到50%,有115例患儿有喝凉茶和小儿七星茶的习惯,占到57.5%,其中每周2次及以上的有24例,占到21%,喜欢吃凉性蔬菜、水果的有130例,占到65%,有临睡前吃东西习惯的136例,占到68%,有喝老火靓汤习惯的有171例,占到85.5%,有挑食、偏食习惯的有112例,占到56%。(6)患儿过敏性疾病及使用抗生素情况,有74例患儿有过敏性疾病,占37%,其父母有过敏性疾病有72例,占36%,已上幼儿园的占到80%,其中全托的为8%,经常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有111例,占到55.5%。结论脾虚证患儿影响因素调查表主要涉及了小儿出生时的一般情况,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情况,饮食习惯,遗传家族史及其他一些可能影响患儿脾虚体质形成的因素,首先对调查表进行效度和信度的检测,并对调查表内的各项问题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力求调查表的准确、简练、全面,为以后从事此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基础。WHO建议母乳喂养应该坚持到两岁或更晚,本次调查显示患儿断奶时间集中在5~8个月,断奶时间偏早,辅食添加情况,基本都能按顺序按时添加辅食,但在营养补充剂方面,部分家长存在误区,没有按时添加。在以后的临床儿科保健指导中应给予纠正。自定义频数分布超过55%为可疑影响因素,本次调查显示脾虚证的形成与饮食不节,夜间喂奶及临睡前吃东西,偏食挑食、平时食物偏寒凉及患病时经常使用抗生素有着相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