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品种与云南稻核心种质杂种F<,2>性状遗传变异与地理生态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yxs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滇屯502与云南稻籼型核心种质、合系35与云南稻粳型核心种质498个组合F2代性状鉴定结果,计算农艺性状变异、相关性和遗传模型,以籼粳亚种、不同稻区、地州等为基础,揭示其三层次间性状遗传变异与地理生态的关系。结果表明:(1)粳稻杂种F2主要性状表型值均比籼稻杂种F2大,反映了杂交亲本籼粳亚种间差异。同时,后者比前者性状变异程度大。这可能因籼稻杂种F2受昆明低温环境影响而使性状变异发生改变;不同稻作区驯化的杂种F2性状变异差异很大,杂种F2耐冷性依次为:Ⅴ>Ⅰ>Ⅱ>Ⅲ>Ⅳ,其性状变异系数依次为:Ⅲ>Ⅱ>Ⅰ>Ⅳ>Ⅴ,杂种F2性状变异规律也基本证实了云南稻种资源的稻作生态区多样性分布;不同地州驯化的杂种F2性状变异差异很大,根据性状变异规律可将16个地州基本划分为强耐冷区、中耐冷区和弱耐冷区。杂种F2性状变异规律也基本符合地州稻种性状遗传多样性分布。(2)粳稻杂种F2性状间相关性比籼稻杂种F2高;五个稻作区驯化的杂种F2性状间相关性大小差异较大,依次为Ⅰ>Ⅱ>Ⅲ>Ⅳ>Ⅴ;14个地州驯化的杂种F2性状间相关性差异很大,呈极显著相关的性状思茅和临沧两地区驯化杂种F2均达35对,而大理州驯化杂种F2仅为8对。(3)籼、粳稻杂种F2绝大部分性状受两对主基因控制,且与耐冷性相关的性状受主基因控制比例较高;不同稻区驯化的杂种F2性状受主基因控制差异较大,受两对主基因控制比例最大有第Ⅰ稻区杂种F2穗颈长,第Ⅱ稻区杂种F2株高、穗下节长和结实率,第Ⅲ稻区杂种F2秕粒数,第Ⅳ稻区杂种F2剑叶宽和实粒数;不同地州驯化杂种F2性状受主基因控制差异也较大,受两对主基因控制比例最大有丽江地区杂种F2株高,西双版纳州杂种F2秕粒数,大理州杂种F2穗下节长、剑叶宽、穗长和总粒数,迪庆州杂种F2穗颈长、剑叶长、实粒数和结实率。受--对主基因控制比例最大的是楚雄州杂种F2有效穗数和茎蘖数。
其他文献
氮氧化物(NO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它不仅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而且破坏生态环境。因为火电厂是NOx的主要排放源,所以控制火电厂的NOx排放成为电力行业亟须解决的问题。与传统N
家猪从偶蹄目(Artuodactyla)的欧亚野猪(Susscrofa)驯化而来。野猪分布的广大地理区域内至少发生了六次独立的家猪驯化事件。很多欧洲商品猪种的形成过程都有亚洲猪的基因渗
屏边县地处云贵高原的六韶山南延,境内最高海拔2590m,最低海拔154m,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山地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9%,由于四条主要河流即绿水河、新现河、南溪河和那么果河的冲刷
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Mannose-6-phosphate isomerase,PMI)可催化D-甘露糖-6-磷酸醛糖异构化为D-果糖-6-磷酸酮糖。目前PMI在转基因植物中做为筛选标记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对转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人们对电能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客观定量的评估配电系统可靠性能探明系统的
前庭器官是机体对空间位置和运动状态的重要感受系统。末梢前庭器官感受躯体的运动和头部的空间位置后,把传入信号经前庭神经传达到前庭神经核(vestibular nucleus,VN)后诱发前庭
植物源抗真菌蛋白或抗真菌肽(AFPs)种类丰富,来源广泛,因其广谱,无毒的特征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抗真菌蛋白的研究与农业,食品工业密切相关。本文选取了三种我国的特色作物种子为
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卫生学问题,世界各国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总发病率高达10%~30%,此类疾病包括过
本论文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镉(Cd2+)对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yangtsekiense)鳃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设置五个浓度组(7.25、14.50、29.00、58.00和116.00 mg·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