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讨论汉语里“动词性词根+后缀‘子/儿/头’” 式结构的情况(动词性词根为指单音节的)。文章以“普通话——古代汉语——方言”大三角理论为指导,进行比较研究。在研究中尽可能的做到形式与意义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研究相结合,描写性与解释性相结合,对“动词性词根+‘子/儿/头’”式结构进行多角度的考察。 全文包括前言由六部分构成: 前言:在前言里我们首先讨论了现代汉语中有没有词缀、词缀的名称及词缀的划分标准等问题。其次回顾词根与词缀之间的研究情况,就目前来讲,多数汉语言学者都以名词性词根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词根是其它词性的情况只限于一般的顺便提及。因此,本文把“动词性词根+子/儿/头”式结构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第一部分:共时平面考察“V+子/儿/头”式结构:从共时角度考察“动词性词根+后缀‘子/儿/头’”结构在共时平面上存在的情况。 第一节:主要对动词性词根加后缀“子”(以下简称“V+子”)的情况考察。首先我们对“V+子”式词进行了鉴别,然后根据动词性词根是否兼名,分为两种类型;最后对“V+子”在指称上进行了分类。结果发现“V+子”在指称类别上比较复杂,主要表现在:动词性词根加后缀“子”构成名词“V+子”后,虽然均指称相应词根动词所表动作过程中出现的事物。但由于动作过程中出现的事物有施事、受事、结果或对象等,所以出现了“V+子”有的用来表示相应词根动词的施事、有的用来表示相应词根动词的受事(对象)、有的表示相应词根动词的结果、有的表示相应词根动词的工具等不同情况。而且各类“V+子”内部又有相应的复杂小类存在。 第二节:主要是对动词性词根加后缀“儿”(以下简称“V+儿”)的情况考察。由于人们对汉语中“儿”的性质还存在疑问,所以我们首先对“儿”的性质进行了讨论,并根据“儿”的性质,对“儿”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最后就本文的主要考察对象“V+儿”进行考察,具体表现是:“V+儿”在整体词性上略显复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