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对教师角色及其变迁的研究主要存在四种视角和背景:教学观变迁及其实践、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知识社会与知识经济等时代要求、知识状况的变化。但是这些看似不同的研究视角和背景之间存在着一种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的联系,那就是知识观及其转型。本文就是要在宏观的知识观视野及知识观的转型背景下重新认识教师。同时,过去对教师角色的认识过于关注外在的标准和规范对教师行为的要求,而忽视了教师作为生活主体的个人诉求,因此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也不能脱离现实的生活世界。就具体的方法而言,既要把握知识观的共时结构(知识型)又要把握知识观的历时变迁(知识观转型),而对教师角色的认识则应该由忽视个性的超个人立场转向关注个性的个体立场。 从认识教师角色的需要出发,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把握知识观的内涵:一是知识的价值观,即知识的价值指向是个人的还是超越个人的;二是知识的生成观,即知识的生成方式、途径以及知识生成过程中主体、知识和客体的关系;三是知识的型态观,即人们对知识的一种整体认知态度和认知倾向。随着西方学术中传统的“超个人取向的并缺乏个性和主体性的”角色概念转向“个人取向的并以主动性和能动性为行为动力的”角色概念,文章顺应这种概念的发展把教师角色界定为“基于对知识观的理解和解释基础上的教师的自我行动”,这种界定当然是为了将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领回来。对知识观和教师角色的上述理解,自然形成了本文的分析路径:知识观——教师的理解和解释—教师角色的形成。 在人类知识的进展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知识观,其中称得上主流知识观的主要有四种:理性主义知识观、经验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知识观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从四种知识观的主张看,理性主义知识观和经验主义知识观倡导理性(包括科学理性和经验理性)权威和绝对主义;建构主义知识观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则倡导批判和反思。基于这种差别,文章将理性主义知识观和经验主义知识观定义为权威主义的知识观,而将建构主义知识观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定义为批判主义的知识观。而且,以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兴起为标志,人类知识观发生了一场深刻的转型,即从权威主义知识观转向批判主义知识观。在权威主义知识观之下,个人与社会关系中的教师角色表现为个人的贫困和单调;师生关系中的教师角色表现为教师作为知识权威对学生的统治与控制;而在知识关系中的教师角色又表现为受知识权威及其所书写的文本知识的统治和控制。但是,随着批判主义知识观对权威主义知识观的取代,教师角色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迁:即个人与社会关系中教师个性的回归;师生关系中教师地位的祛魅;知识关系中教师主体性的回归。总的来说,就是要找回教师作为普通人的个性,改变教师对于学生的至高无上的神话地位,重塑教师的批判精神和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