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燕小霞导师行医历程的探究,反映其学术思想的形成,再通过亲历侍诊,虚心受教,勤问多记,不断积累学习资料,经整理分析,从多个方面总结诊治规律及遣方用药的特点。并总结导师治疗肾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以慢性肾病多见,起因隐匿,病程绵长,是一组常见的而且比较复杂的疾病群,病变往往持续发展,迁延不愈,最后导致肾衰竭,危害较大。通过燕小霞导师30余年诊治慢性肾衰的临床经验,因地制宜,提出温阳益气活血化浊法,采用导师经验方参芪地黄汤加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的观察和探讨研究。方法:在跟师过程中努力学习,详细记录病情及病案,累积260余份门诊病案,总结整理完成典型病案,复习中医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探求经文的经义,写了心得体会。总结老师临床经验及诊治用药的心得,并发表论文2篇。研读相关肾病的医论医案,查阅有关现代治疗慢性肾衰的文献资料,并关注中医药诊治慢性肾衰的研究进展,对慢性肾病的诊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经总结归纳,探究燕小霞导师的诊治规律及遣方用药特点,整理其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燕小霞导师依据“天人合一”的经典理论,因地制宜,针对本地区的特点,提出“温阳益气活血化浊法”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肾衰脾肾阳虚证。按照科研设计路线和要求筛选临床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2月后观察结果。结论:燕小霞导师从中医整体观出发,依据“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经典理论,以脏腑辨证为核心,指出正虚是肾病发病的根本原因,外邪是发病重要因素,认为其病之本在脾、肾,湿、浊、瘀、毒等为标。肾脏病的病理改变主要发生在肾,其病理产物不外乎有湿、浊、毒、瘀,只是在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机体的影响不一。但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一脏有病往往可以影响到其他脏腑和器官,常表现为多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但又以肾、脾两脏最为关键,其病机在于脾肾亏虚,气血生化失常,湿、浊、瘀、毒内蕴,三焦气机不利,脏腑功能失调。临床常见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兼风水泛滥、湿热蕴结、湿浊内阻、水瘀交阻证,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燕小霞导师在肾病的诊治上中医及中西医相结合,取长补短。在临证中辨病与辨证、宏观症状与微观检验相结合,治疗中取其所长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理论体系,从整体调整入手,谨守病机,治病求本,扶正祛邪,以平为期的指导思想,在临床实践中收到了显著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