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卡介苗(BCG)、表柔比星(EPI)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进展的疗效。2.观察BCG、EPI膀胱灌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152例行TURBT的NMIBC患者,根据其术后膀胱灌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BCG组,n=57)和对照组(EPI组,n=95)。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危险度分级等一般资料,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复发、进展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差异。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绘制无复发、无进展生存曲线,无复发、无进展生存率的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危险度分级及ECOG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观察组复发率(22.8%)低于对照组复发率(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观察组进展率(15.8%)低于对照组进展率(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尿路刺激征的患者分别占28.1%和1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余不良反应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的不良反应率(61.4%)高于对照组总的不良反应(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其中Ⅲ~Ⅳ级不良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占8.8%和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8)。结论:NMIBC术后患者采用BCG预防复发效果优于EPI、预防进展二者无明显差异;BCG膀胱灌注不良反应较EPI多,两者Ⅲ~Ⅳ级不良反应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