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公路单调环境下驾驶员肌肉疲劳的流变特性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uliange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路交通环境的单调性被人们认为是驾驶疲劳中最为常见且重要的外部诱发因素。道路的单调性主要是指车流量小,路边的视觉刺激是重复和单一的。单调的道路环境会给驾驶员带来消极的影响。由于草原道路具有交通流量小,长直线较多,路侧的景观和线形是单一的等原因,使得驾驶员在单调的草原道路上行驶时,极易引发疲劳感觉。草原道路的驾驶疲劳现象已经严重威胁到交通安全,对草原道路驾驶疲劳的评估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一种科学的、可靠的评价驾驶疲劳的方法对减少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草原公路为基础,通过150min的草原公路模拟驾驶实验,探究草原公路环境刺激与驾驶员颈、腰、肩部肌肉疲劳间的关系。根据材料的流变理论,引入时间变量,导出驾驶员疲劳累积模型和疲劳恢复模型,基于生理学和流变学从全新的视角诠释驾驶疲劳机理,为草原公路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提供理论依据。得出以下结论:(1)用流变学中黏弹性特性来描述草原公路驾驶员局部肌肉疲劳是可行的,并且能够较准确的描述驾驶员局部肌肉肌电信号MF值的变化规律,草原公路驾驶疲劳具有流变特性这一假设成立。(2)草原公路驾驶员的颈部、肩部和腰部肌肉的疲劳程度随着驾驶时间的增加逐渐加深。驾驶时间是导致驾驶疲劳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草原公路驾驶员的颈部、肩部、和腰部三部分肌肉中,其中颈部和腰部肌肉的疲劳程度比肩部肌肉的疲劳程度更深。(3)相比于男性驾驶员,女性驾驶员的肌电信号曲线波动更大,女性驾驶员的肌肉对疲劳更敏感。性别的差异对驾驶员肌肉疲劳具有一定的影响。(4)在驾驶初期,驾驶员进入轻度疲劳时,女性驾驶员颈部和肩部肌肉的疲劳可立即恢复的能力比男性驾驶员强,男性驾驶员腰部肌肉发生疲劳可以立即恢复的能力比女性驾驶员强。(5)当驾驶员进入中度疲劳时,男性驾驶员的颈部、肩部和腰部肌肉疲劳的延缓恢复的能力比女性驾驶员强。对于较长时间的驾驶任务,应该选择男性驾驶员更为可靠。
其他文献
外泌体是体内外大多数细胞类型晚期核内体/多囊泡体与质膜融合后分泌到细胞外环境的30~150 nm的囊泡,是核内体起源的一种分泌囊泡,通过向受体细胞传递功能蛋白、核酸和脂质,参与信号传递过程,促进细胞间的交流,被认为在介导细胞间通讯中起作用,在多个研究中发现不同来源的外泌体对毛囊的发育有调节作用。因此,本研究以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毛囊干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荒漠植被是荒漠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防风固沙、保护环境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阴山北部荒漠植被与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揭示不同荒漠灌丛生物量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关系,为阴山北部荒漠植物资源合理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绘制中国荒漠植被图、建立中国荒漠植被与土壤信息库提供数据支撑。研究结果如下:(1)阴山北部灌木荒漠可划分为12个群系,分别为霸王
密集流动沙丘极端恶劣的环境条件,严重制约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选取适宜库布齐沙漠密集流动沙丘治理技术,利于该地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对保护该地区生态系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生物基可降解(PLA)沙袋沙障、芦苇沙障和沙柳沙障障格内分别种植沙柳(Salix psammophila)的3种治理技术(简记:P-S技术、L-S技术和S-S技术)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治理技术布设1 a和4 a后土壤水肥分
驯鹿(Rangifer tarandus)是环北极动物,欧亚大陆的北部和亚北极地区都有其分布,对在这些地区的萨米人、涅涅茨人和埃文基人等土著居民的生活都有着举足若轻的作用。由于长期生活在北极地区,驯鹿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抗寒、迁徙都是对环境适应的表现。迁徙(migration)是动物因季节变化产生对环境条件的空间变化的反应,该反应由多种因素驱动,迁往更适合生存的环境,使竞争、捕食、感染或寄生
玻璃化冷冻法保存卵母细胞,不仅可以建立优良畜种卵母细胞库,实现快速繁殖,而且也是保护特殊或濒危物种的有效手段。本文旨在研究冷冻与未冷冻GV期驴卵母细胞培养至不同发育阶段基因表达及甲基化的差异,从而探究冷冻对驴卵母细胞损伤机制。本研究分别将GV期驴卵母细胞未冷冻(对照组)和玻璃化冷冻(实验组)体外成熟培养0 h、20 h与40 h,对六组样本分别进行单细胞转录组与单细胞甲基化测序分析,结果如下: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公路网建设事业快速推进,并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大量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公路进入了维修养护时期,为了阻止老旧路面状况持续恶化,保持路面的使用性能与服务质量,需根据路面实际情况在不同阶段选择适用的养护手段对路面进行养护。微表处作为一种有效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具有造价低廉、施工周期短以及开放交通快等优点,已在我国得到大力推广。然而,微表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效果
驯鹿是生活在环北极地区的大型反刍动物,在土地贫瘠、植被稀疏、冰雪覆盖的严酷地理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进化选择,形成了其自身特有的生物学性状。它能适应极昼或极夜环境,喜寒厌热,嗅觉灵敏,不耐粗饲。驯鹿主要以北极苔原上的植被为食,尤其喜食苔藓和地衣,且这两类植物是其生命维持必不可少的食物。但导致驯鹿这种特殊食性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驯鹿基因组与转录组数据,挖掘出与驯鹿食性密切相关的基因,
NAC(NAM、ATAF和CUC)转录因子家族与植物抵抗逆境和生长发育关系密切。沙冬青(Ammopiptanthus)是中国西北荒漠区特有的常绿阔叶强抗逆植物,有蒙古沙冬青(A.mongolicus)和新疆沙冬青(A.nanus)两个种。本研究利用酵母自激活体系对克隆自蒙古沙冬青的AmNAC2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了转录激活活性分析,并利用RT-q PCR技术对该基因进行了表达分析,同时构建了该物种A
风沙区公路常年经受风蚀与沙埋危害,对于公路风沙防治一般都从植物治沙、化学治沙与工程治沙方面入手。基于机械沙障可进行工业化生产、便于施工、可拆卸重复使用等特点,在工程治沙中被广泛应用。当前,对机械沙障的研究多针对单排沙障的高度、孔隙度、几何形状等参数的确定,有关双排沙障设置模式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设置双排沙障在公路边侧对公路予以保护,以沙障与地面的立面角度为研究要素,进行室内风洞模拟试验,探究出能发
银屑病由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它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疾病。大量研究表明银屑病与患者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对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措施可缓解患者病情,减弱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内蒙古地区,蒙医心身互动疗法(Mongolian mind-body interactive psychotherapy,MMIP)是一种以叙事治疗和催眠为主的心理治疗,根据之前临床研究结果,MMIP治愈多名银屑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