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依然保持着加速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这个时期我国的城市化又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旧城更新。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旧城更新面临着规模扩张、速度加快的巨大压力,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矛盾与冲突,甚至在某些领域,呈现出危及社会稳定的发展态势。因此,厘清旧城更新矛盾产生的根源,探索适合我国新形势下的旧城更新模式便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旧城更新实质上是在城市内部的权力主体结构与利益关系的共同作用下推动的。当这种权力主体结构出现失衡,主体间利益关系难以协调时,隐藏在旧城更新背后的种种矛盾便会以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突显出来。西方学者提出的城市机制理论是一种探索城市政治结构特别是权力问题的理论模型,与我国旧城更新问题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城市机制理论的核心议题是:城市中存在着政府、私人组织和社会公众三大主体力量,资源由三大主体共同拥有而非由部分主体垄断,在此条件下,探讨如何为各主体构建起稳定的非正式的合作关系来实现关系协调和城市发展。这一理论模型对于分析我国旧城更新的历程和现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在详细阐述城市机制理论的形成背景、基本内容及其发展与完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旧城更新的发展背景和现状,认为城市机制理论具有较强的中国适用性。本文选取济南市芙蓉街一曲水亭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历程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从城市机制理论的视角,将芙蓉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历程按照“维持型城市机制时期——发展型城市机制探索期——发展型城市机制成熟期——发展型城市机制衰退期”的标准进行阶段划分,并对政府、开发商、居民等各参与主体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角色、作用力与作用关系进行解读,总结规律,从而构建起一个在当前多元化社会环境下的具有较强解释力的创新性模型——合作型城市机制模型。合作型城市机制模型倡导政府、开发商和包括当地居民在内的更广泛意义上的公众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协同更新,旨在为旧城更新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理清思路,为我国旧城更新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借鉴。